【题目】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
墙上“孔雀”
B.
缸中“游鱼”
C.
湖面“月影”
D.
林中“光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知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看到了由物体反射的光.
②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都是光的折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B、缸中“游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项不符合题意.
C、湖面“月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此项符合题意.
D、林中“光斑”,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年级男生王刚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
A. 自己手指甲宽度约为1×104μm B. 自身质量约为4.5×106g
C. 自己的跑步速度约为15m/s D. 自己的正常体温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在直尺上方,且底边与直尺相互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且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像与物的大小 。这时,若把蜡烛B换成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矿石样品的质量为58g,将其放入盛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样品完全浸入酒精的液面上升至70mL处.已知空量筒质量为60g.(g取10N/kg,酒精密度为0.8×103kg/m3)求:
(1)矿石的密度;
(2)将矿石样品放入盛酒精的量筒中后,三者的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明针对(4)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