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1)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分别描绘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液体的热量散失,分别用cacb表示ab两液体的比热容,则ca______cb。(选填“>”、“<”或“=”)。该实验应用的一种物理方法是______

(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酒精的热值。加热前酒精灯的质量为m1,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m2;烧杯中水的质量为M,水的初温tl,末温t2,水的比热容用c表示。用以上符号表达该同学测酒精热值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测算发现,测量值比课本中的“标准值”小很多,请你写一条产生该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没有考虑热量的散失

【解析】1ab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加热相同的时间),由图乙可知,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 可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在实验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液体质量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水吸收的热量: ,不考虑热损失时,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燃烧酒精的质量: 根据可得,酒精的热值:

;测量值比课本中的标准值小很多,原因:一是没有考虑在加热过程中热量的散失,二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

故答案为:(1). < (2).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 (4). 没有考虑热量的散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技人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水上漂浮房,漂浮房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它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不仅为人们到海滨旅游提供了方便,而且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漂浮房冬暖夏凉,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较大的特性.科技人员给两个容器中的水加热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容器中水的质量_________.(选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内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沸腾.水沸腾后,橡胶塞从试管口飞出,试管口附近有白气产生.关于上述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酒精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B. 水升温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使内能增加的过程

C. 试管口附近出现白气的过程,是内能增加的过程

D. 活塞飞出的过程,是通过做功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甲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ab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如乙图所示,则

A. 电源电压为4V

B. R2的阻值为20Ω

C. R1的最大功率为0.4W

D.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两电表的示数对应与乙图中的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测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小明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请你帮他 一起解决:

(1)在调节天平时,他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时发现指针在图甲 B位置,请你写出他接下来的具体操作 _______;天平调节平衡后在测量金属块质量时,他首先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把 50 g 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指针静止在图甲中的 A位置;当他再向右盘中加入 20 g 的砝码后,指针静止在甲 图中的 B位置,他应该____,再向右盘中试加入 10 g的砝码,当天平最终平衡时,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2)小明首先在量筒中加入 30mL 的水,将金属块浸没入水之后,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明测出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 kg/m3

(3)小明发现他测出的密度相对于参考值来说偏小,他仔细观察发现,他在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时,因速度较快而导致金属块上有很多气泡,请解释小明测出的密度值偏 小的原因: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列长150m的火车正在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的一个安全位置测出整列 火车通过他共用时5s,求:

(1)这列火车的速度为多少?

(2)如果这列火车从合肥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正好等于这个速度,合肥到上海的路程 450km,则火车从合肥到上海需用多少小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穿越一条长为 1200m 的隧道,则需要多少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由表格的数据可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在第1次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4)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

5)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的成像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光斑,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_____像;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