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该实验显示的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彩虹的成因是由于光的色散.②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解答 解:“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这是喷出的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这个现象同时也说明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故答案为:色散;七种色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原理的了解,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会辨别生活中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强化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焦耳--电流热效应B.安培--红外线
C.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D.法拉第--电流的磁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质量为2.7kg的正方体铝块用细线提着放在1m2的水平桌面中央,如果桌面受到的压强为1200Pa,则铝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多大?(ρ=2.7×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家庭电路中,照明灯泡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串联,一只标有“PZ220-100”字样的白炽灯泡,其额定电压是220V,正常发光时实际功率是100W,正常工作5h消耗的电能为0.5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根据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光源的位置,如图,小猫叉不到鱼也是这样.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小猫看到的鱼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真实的鱼的虚像
B.小猫要想叉到鱼,就要朝着所看到的“鱼”下方位置插去
C.鱼身上发出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了偏折
D.小猫叉不到鱼和平面镜能够成像的原理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已知甲、乙两辆小车沿一条直线同向运动,由s-t图可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5m/s,3分钟内,甲车通过的距离是900m;在第十分钟,甲、乙两车相距18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器材有:两段完全相同的A蜡烛和B蜡烛,刻度尺,白纸,玻璃板,平面镜支架等.

(1)小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在观察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的解决了像的大小和位置的问题.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应在较黑暗(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3)若看到A蜡烛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B蜡烛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将A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点燃A蜡烛后,小华小心的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像重合为止,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以上结论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6)做完某次实验后,有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2所示,则正确的是C(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7)细心的同学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且与像B有部分重叠,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面都能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仅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其他三个冲程是利用惯性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其中该晶体(  )
A.熔化过程为图象中的FG段B.熔化过程为图象中的EF段
C.凝固时的温度为220℃D.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