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甲、乙两个玻璃容器分别装满质量之比为2:5的液体,体积之比为4:5,密度之比是1:2.

分析 已知本题液体的质量、体积比例关系,利用公式ρ=$\frac{m}{V}$得到密度关系.

解答 解:由ρ=$\frac{m}{V}$可得,
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frac{{ρ}_{甲}}{{ρ}_{乙}}$=$\frac{\frac{{m}_{甲}}{{V}_{甲}}}{\frac{{m}_{乙}}{{V}_{乙}}}$=$\frac{{m}_{甲}}{{V}_{甲}}$×$\frac{{V}_{乙}}{{m}_{乙}}$=$\frac{2}{5}$×$\frac{5}{4}$=$\frac{1}{2}$.
故答案为:1:2.

点评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凭想象随意心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1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5.0cm.

(2)如2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不能为什么?答: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如3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能(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3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在照相机、投影机和放大镜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幻灯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相同/不同)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相同(相同/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若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和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不正确(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如图所示是八架“歼10”战斗机在“空警2000”预警机的引领下,拉出绚丽彩带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歼10”战斗机相对于“空警2000”预警机来说,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地面观众看“空警2000”预警机是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实验课上,小明和小强分在同一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们将蜡烛放在图中B处,移动光屏到D处时,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且像和物大小相等,他们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0cm.
(2)他们把蜡烛移动到A处,发现屏上的像很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左(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步骤(2)的基础上,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强发现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变得清晰.小明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小明的眼睛属于近视眼(选填“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300cmB.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
20426
408816
60102030
80163248
100205070
(1)为了安全起见,在能见度只有30m的大雾天,当他驾驶汽车在同一公路上行驶时,允许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0.6s.
(2)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3)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超速.
(4)经测定,某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距离”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司机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司机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情况中,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A.铁水凝固成铁块B.一块寿山石被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
C.把一包密封的鱼丸从福州带到北京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演绎式探究: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若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则其具有的动能为E=$\frac{1}{2}$mv2
如图所示,在质量一定时,能反映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图线(图1)是a.
流动的空气也具有动能,已知空气密度为ρ,若一团气流以速度v匀速垂直通过一面积为S的截面(图2)时,则在时间t内通过该截面的空气质量为ρvtS.
物理上把气流在单位时间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能叫风能密度,则该团气流风能密度的表达式为$\frac{1}{2}$ρS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