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l)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秒表.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frac{s}{t}$.
(3)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是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分析 (1)(2)根据公式v=$\frac{s}{t}$,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3)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解答 解:(1)由v=$\frac{s}{t}$可知,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frac{s}{t}$;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v=$\frac{s}{t}$;(3)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点评 本题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平均速度测量中所用到的测量工具等,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某型号的四轮汽车总质量为1500kg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3m2,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104W,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2000N.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
(1)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行驶速度的大小;
(3)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时,用力把重为56N的物体沿着高为10cm的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克服摩擦力做了1.4J的功.求:
(1)拉力在该过程中所做的功;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4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
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140.11.80.3
260.12.40.383%
340.11.40.557%
440.21.41.057%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74%.
(2)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高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5)若小明在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向偏离了竖直方向,则测出的机械效率将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请你写出一位你最崇拜的物理学家的名字牛顿,它的重要供献是发现了力学三大运动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两个物体接触,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A.温度B.热量C.质量D.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是物理教科书中唯一在两个教学单元均安排的学生实验.

①教科书在第二次实验时,要求的实验电路图是图1中的b.(填写字母)
②小明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等器材,测定电阻Rx的值.闭合电键S,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当他观察到如图2(a)(b)所示时,停止实验.小明经过思考,分析,重新开始正确做实验,刚闭合电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为3伏和0.15安.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为0.3安.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并计算出被测电阻的阻值(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电阻(欧)
14.50.2220.520.2
230.1520.0
30.320.0
③小明在第一次实验出现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的原因是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的两端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v)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长度/cm像的特征
14.0/光斑大小变化只有圆光斑
26.0/光斑大小变化只有圆光斑
38.0/光斑大小不变只有圆光斑
410.040.08.0倒立的箭头
512.024.04.0倒立的箭头
614.018.72.7倒立的箭头
716.016.02.0倒立的箭头
818.014.41.6倒立的箭头
920.013.31.3倒立的箭头
(1)通过表中数据发现当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将变小(大/小);
(2)凸透镜T的焦距为8.0cm;
(3)在实验中小云同学发现,发光体的像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该同学可以将光屏向上(上/下)移动,或者将凸透镜向下(上/下)移动;
(4)当发光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云把透镜上半部分用手挡住,不让光线通过它,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完整/不完整),像的明暗将变暗(变亮/变暗/不变).
(5)小云做完后,想测一下桌上另一个凸透镜的焦距,她将凸透镜与光屏固定好,然后移动发光体S,直到在光屏中心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光斑,量出发光体S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她的做法是错误(正确/错误)的.你对她实验的评价:来回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发光体到透镜的距离才为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晓敏想用该电路研究通过电路中的电流与AB两点间电阻阻值的关系.
(1)在实验过程中,当把AB两点间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15Ω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填“左”或“右”),使电压表保持不变.
(2)小华在此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A、B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所示.
小华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没有控制AB两端电压一定.
实验
次数
I/AA、B间
电阻值R/Ω
10.805
20.6010
30.4815
40.4020
50.3425
60.3030
(3)小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C.(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