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鸡蛋的密度.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鸡蛋的质量m;
B.按如下步骤来测量鸡蛋的体积V;
C.根据测量数据算出鸡蛋的密度ρ=m/V.
(1)一位同学认为该实验过程误差较大,请你指出可能产生误差的主要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可画简图并配文字说明).
(2)另一位同学测量容器底面积为lOOcm2,鸡蛋的质量55g,向该容器中注入lOcm深的水后.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发现鸡蛋沉至容器底部,此时测得水面升高35mm.然后向容器中加食盐并不停地搅动,直到鸡蛋恰好悬浮起来为止.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求得这只鸡蛋的平均密度.
(3)另一组同学的实验器材只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请你利用现有的器材再设计出一种测鸡蛋密度的方案.
①实验步骤
②鸡蛋密度表达式.
分析:(1)用手取出鸡蛋时带出一部分水,倒入烧杯中的水偏多,使测出鸡蛋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设法减小手取鸡蛋时,手和鸡蛋带出的水.改进方法:取相同的两个烧杯甲和乙,倒入适量的相同体积的水,鸡蛋浸没在甲烧杯中,用量筒往乙烧杯中加入水,使甲和乙液面相同,加入水的体积,即为鸡蛋的体积.
(2)鸡蛋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鸡蛋的体积;已知鸡蛋质量,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鸡蛋的密度.
(3)先用测力计测出鸡蛋的重力;再把鸡蛋全部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鸡蛋所受的浮力,进一步求出鸡蛋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鸡蛋的密度.
解答:解:(1)产生误差的实验环节是:用手取出鸡蛋时带出一部分水,倒入烧杯中的水偏多,使测出鸡蛋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改进意见:由于用手取出鸡蛋时带出部分水,改进的方法是设法减小带出的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图1,取相同的两个烧杯甲和乙,倒入适量的相同质量的水.
图2,鸡蛋浸没在甲烧杯中,记下标记.
图3,用量筒往乙烧杯中加入水到标记处,使甲和乙液面相同,加入水的体积,即为鸡蛋的体积.

(2)鸡蛋的体积V=S△h=100cm2×3.5cm=350cm3
鸡蛋的密度ρ=
m
V蛋
=
55g
350cm3
≈0.157g/cm3=1.57×102kg/m3
(3)实验步骤:①a、鸡蛋用细线拴好挂在测力计上,读出示数,即为鸡蛋的重力G;
b、将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c、根据测量数据算出鸡蛋的密度.
②鸡蛋的质量m=
G
g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排开水的重力G=G-F=ρgV
鸡蛋排开水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V鸡蛋=V=
G-F
ρg

鸡蛋的密度ρ鸡蛋=
m
V鸡蛋
=
G
g
G-F
ρg
=
G
G-F
ρ
故答案为:(1)产生误差的实验环节是:用手取出鸡蛋时带出一部分水,
倒入烧杯中的水偏多,使测出鸡蛋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改进意见:由于用手取出鸡蛋时带出部分水,改进的方法是设法减小带出的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鸡蛋的平均密度是1.57×102kg/m3
(3)实验步骤:①a、鸡蛋用细线拴好挂在测力计上,读出示数,即为鸡蛋的重力G;
b、将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c、根据测量数据算出鸡蛋的密度.
②鸡蛋的密度表达式:ρ鸡蛋=
m
V鸡蛋
=
G
g
G-F
ρg
=
G
G-F
ρ
点评:(1)本题中鸡蛋无法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甲乙是相同的烧杯,倒入相同质量的水,鸡蛋浸没在甲烧杯中,往乙烧杯中倒入水,使两个烧杯在水的液面相平,鸡蛋的体积等于乙烧杯中加水的体积.
(2)根据排水法测出鸡蛋的体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利用称重法、排水法测出鸡蛋的体积是求出鸡蛋密度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徐州一模)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
乙灯更亮了
乙灯更亮了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流I/A 0 0.12 0.16 0.20 0.22 0.25 0.27 0.29 0.31
灯泡发光情况 不发光 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
温度低
温度低
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像.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分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像.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分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 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民兴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0.51.01.52.02.53.03.54.0
电流I/A0.120.160.200.220.250.270.290.31
灯泡发光情况不发光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0.51.01.52.02.53.03.54.0
电流I/A0.120.160.200.220.250.270.290.31
灯泡发光情况不发光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