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一辆汽车沿直线以10m/s的速度匀速朝一座大山开去,在某处鸣笛后司机继续向前开去,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鸣笛处与大山的距离是多少m?
(2)听到回声时与大山的距离是多少m?

分析 (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 解:(1)在t=4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AB=v1t=10m/s×4s=4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v2t=340m/s×4s=1360m,
(2)由图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距离的2倍,
所以,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
s=$\frac{{s}_{AB}+{s}_{声}}{2}$=$\frac{40m+1360m}{2}$=70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BC=s-sAB=700m-40m=660m.
答:(1)汽车鸣笛处与大山的距离是700m;
(2)听到回声时与大山的距离是660m.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回声测距离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汽车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之和是鸣笛处到大山距离的2倍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为2:3,通过的电流之比为1:2,通电时间之比3:2,则两个导体产生的热量之比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所示,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a点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点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点是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该小球在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从b点到c点,小球的动能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种″红外线″
B.当只有红光照在绿色物体上时,该物体仍然呈现绿色
C.光的色散现象除了说明白光是复合光外,还能说明玻璃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本领不同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两处错误:
①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乙中的B图,此时,小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除了要达到沸点外,还需要继续吸热;
(3)实验中,小明发现水沸腾后无论如何加热,水的温度始终不能提高,他和实验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提出的进一步提高水温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C.
A.换用酒精喷灯加热 
B.使用电炉加热
 C.将水倒入高压锅中加入
D.将实验装置由实验室拿到阳光照射的地方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
A.日常经验的基础上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间接实验的基础上D.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20cm2的容器里装0.8kg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30c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求:
(1)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水冷
B.物质吸热,其温度一定升高
C.夏天对着正在转动的风扇会感觉到凉爽,是因为转动的风扇使室温降低的缘故
D.在北方的冬天,菜窑中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出的热可以有效的防止菜被冻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把铁制成的菜刀口磨薄的过程,菜刀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把菜刀口磨薄的好处是增大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