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B.
用较大的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
C.
工人用圆形低压吸盘来搬运玻璃
D.
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下面还能挂物体

分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
①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②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③压缩体积,对物体做功,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答 解:A、抽出玻璃板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符合题意;
B、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里用圆形吸盘搬运玻璃时将吸盘里的空气排出,则玻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住;所以它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两铅块紧密接触后,因分子间的引力而吸在一起,所以下面还能挂物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扩散现象、大气压的存在、物体内能的改变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属于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位置,使屏上显示清晰的像,则
①把烛焰放在c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a点,屏上出现的像距透镜最近;
③把烛焰放在d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C.通过4.8米的路程,甲车比乙车多用时4秒
D.经过6秒,甲车在乙车前面1.2米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手握紧油瓶静止在空中,瓶的质量为1kg,瓶受到摩擦力大小为10N;当用更大的力握紧时,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已知R1=20Ω,电压表量程0~15V,电流表量程0~3A,滑动变阻器标有“40Ω 1A”字样.只闭合开关S3,滑片滑到某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断开开关S3,闭合开关S1、S2时,灯泡正常发光;只闭合开关S2,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32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电源电压不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1)电源电压
(2)灯泡的额定功率
(3)只闭合开关S2,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灯泡功率的变化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寒冬腊月,湖面被一层厚厚的冰覆盖,用压强探测计测得冰面能承受最大压强是1.5×104Pa.何康同学想知道自己是否能在冰面上行走,如是他用家里的磅秤称得自己的质量是52Kg,测得双脚的面积是400cm2,试通过计算说明何康同学能否在冰面上行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做成世界上第一个氢气球,体积是620立方米.求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ρ空气=1.29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A、B是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弹簧,A是钢制的,B是塑料制的.把它们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拉伸到相同的长度并固定,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5N、2.5N.
(1)通过本实验可以初步探究弹簧产生的弹力跟材料的关系.
(2)比较两根弹簧右端测力计的示数,你得到的关于上述关系的初步结论是钢比塑料的弹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