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甲乙丙可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要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在深度的关系,需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2)由甲图得出物体的重力;
读出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由F浮=G-F得出物体的浮力;
(3)①根据物体露出液面的高度得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根据p=ρ液gh得出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④两种情况下,木块与B均漂浮,浮力相等,可知V排相等,从而可得物体B的体积;
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B的重力应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从而可得出物体B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得出物体B的密度;
从木块露出水面高度的测量误差分析不足之处.
解答 解:(1)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6N,由乙可知此时受浮力1N,由丙图可知此时受浮力2N,所以比较甲乙丙可得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丙、丁两图中,物体A全部浸入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深度不同,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两图中受到的浮力都是2N,所以比较实验序号甲、丙、丁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6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
F浮=G-F=6N-4N=2N;
(3)①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frac{2}{5}$a,所以浸入液面以下的部分高度为(1-$\frac{2}{5}$)a=$\frac{3}{5}$a;
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ρ0g$\frac{3}{5}$a;
④由图2甲可知,木块漂浮于液面,所以F浮=G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F浮=ρ液gV排=ρ液g$\frac{3}{5}$a,则G木=ρ0gS$\frac{3}{5}$a ①,
同理由图2乙可知:G木+GB=ρ0gS(a-h1)②,
同理由图3丙图可知:G木+GB=ρ0g[VB+S(a-h2)]③,
①②联立解得:GB=ρ0gS($\frac{2}{5}$a-h1),②③联立解得:VB=S(h2-h1),
则物体B的密度为:ρB=$\frac{{m}_{B}}{{V}_{B}}$=$\frac{{G}_{B}}{g{V}_{B}}$=$\frac{{ρ}_{0}gS(\frac{2}{5}a-{h}_{1})}{gS({h}_{2}-{h}_{1})}$=$\frac{\frac{2}{5}a-{h}_{1}}{{h}_{2}-{h}_{1}}×{ρ}_{0}$;
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会有误差.
故答案为:(1)大; 甲、丙、丁; 无关;(2)2;(3)①ρ0g$\frac{3}{5}$a;④$\frac{\frac{2}{5}a-{h}_{1}}{{h}_{2}-{h}_{1}}×{ρ}_{0}$.
点评 本题是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分析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3)是本题的难点,注意浮力知识的有关应用,能够根据甲、乙得出物体的质量,根据乙、丙得出物体的体积是解决该题的突破点.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 |
B. | 雾淞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 |
C. |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 |
D. |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T/℃ | 80 | 84 | 88 | 92 | 96 | 96 | 96 | 9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时间为3s | |
B. |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18.5cm | |
C. |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 | |
D.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