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池为三节新干电池,每节干电池1.5V.

(1)伟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物连接情况如图甲所示,请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伟伟正确、规范完成连接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一端调节到另一端,并得到多组电流、电压值(如表格),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2.5V.请你指出表格中错误的电流值是1.5A,其错误的原因是由于看错量程所致.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U/V1.01.52.03.0
电流I/A0.21.50.40.50.6
(3)伟伟将原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换成标有“25Ω 2A”另一滑动变阻器,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始终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则所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不能超过20Ω;当他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他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填“左”或“右”)移动,目的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同组的聪聪说可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中,以代替定值电阻,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方便的改变电阻,并且能够读出电阻的值.
(4)另一组的小明同学在处理数据时,将测得的电流I及对应电阻值R描点在坐标纸上,并作出了一条直线,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图象中不正确的地方:①没有将两端的点连接;②没有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线.

分析 (1)根据实物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流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电压表与电阻并联;
(2)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根据正确的量程读出正确的示数,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电流和电压的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定值电阻的阻值越大,所需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越大,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可计算出定值电阻的最大值;
定值电阻越大,两端电压越大,要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电阻箱的特点即可以方便的改变电阻值,又可以读出电阻的示数;
(4)描点法图象的画法,要注意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在取点时,尽量取点均匀.

解答 解:(1)根据实物图,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流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2)由图乙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
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电压增大,电流值增大,而且增大的倍数相同,第二次的电流值1.5A很明显不符合规律,错误;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即电阻)是一定值,且R=$\frac{U}{I}$=5Ω,可见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值应为:I′=$\frac{U′}{R}$=$\frac{1.5V}{5Ω}$=0.3A,1.5A是0.3A的5倍,由此可见在进行电流表的读数时看错量程了;
由表格中数据可见,电阻不变,电压值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流值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可得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由题意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5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电源电压为3×1.5V=4.5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U-UR=4.5V-2V=2.5V,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可知
$\frac{{U}_{R}}{{U}_{滑}}$=$\frac{R}{{R}_{滑}}$,代入数据得:
$\frac{2V}{2.5V}$=$\frac{R}{25Ω}$
解得:R=20Ω,可得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不能高于20Ω;
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此时应将滑片向右滑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
采用电阻箱,可以方便的改变电阻,并且能够读出电阻的值;
(4)利用描点法作图象时,要注意尽量包括所有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图象存在的问题有:①没有将两端的点连接;②没有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线.
故答案为:(1)见上图;(2)2.5;1.5A;看错量程;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20;右;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可以方便的改变电阻,并且能够读出电阻的值;(4)①没有将两端的点连接;②没有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线.

点评 本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同时考查了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的方法.有关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或定值电阻最大阻值的确定,要用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及串分压的知识.题目考查全面,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物体所受重力为2.2N.两个人同时用4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杯酒精倒出了一半,分析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量:①温度②比热容③热值④密度,其数值应该不变的是(  )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的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力F的力臂L
B.
         光的反射
C.
       电灯的安装
D.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c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
(3)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上、向左调烛焰的位置(选填“上”“下”“左”“右”).
(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透镜,在光屏和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屏向远离(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实像(填“实”或“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强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
实验序号123456
灯泡两端的电压U/V0.51.01.52.02.53.0
通过灯泡的电流I/A0.180.220.260.30.33
灯泡发光情况微亮----逐渐变亮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阻值最大(填“最大”或“最小”)端.
(2)图1连接了部分电路,若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阻值变小,则导线e的接头应与滑动变阻器的B(填“A”或“B”)端相连接.
(3)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灯L不发光,故障的原因不可能是电压表处(选填“电流表处”或“电压表处”)导线接触不良.
(4)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灯丝中的电流逐渐增大过程中,灯丝的电阻增大(填“增大”或减小“”),说明电阻的大小与温度有关.而一般情况下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填“有”或“无”)
(5)小华根据小强连接的电路进行了小灯泡的发光亮度与实际电功率关系的研究,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为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右端移动(选填“左”或“右”).
(6)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8W,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7.8Ω(保留一位小数).小华注意到灯L1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结合表中数据得出 的实验结论是: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大小.
(7)接下来小华用一个发光二极管替换电路中的小灯泡,进一步研究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与实际电功率的关系,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此二极管都不发光,且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经检查整个电路连接及元件均完好,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二极管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8.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金属球,球静止不动,画出金属球的受力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法的是(  )
A.利用公式、图象、实例等多种方式描述比热容概念
B.利用弹簧连接两个小球研究分子力
C.研究电流时,设想自己就是电路中移动的电荷
D.发现导线太长而采用缠绕的方式从而制成滑动变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因素:
 
 
 
实验器材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1镍铬合金0.50.1
2镍铬合金1.00.1
3镍铬合金0.50.2
4锰铜合金0.50.1
 
 
实验过程
1.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编号1和4的两根电阻丝;
2.选择编号1和2的电阻丝研究得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