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是常见物质的密度,其中液体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其物理含义是:体积是1m3的酒精,其质量为0.8×103kg,合0.8 g/cm3,若将一块金属铝切去$\frac{2}{5}$,则剩余部分铝块的密度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1.0×1030.9×103
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
酒精0.8×1038.9×103
煤油0.8×1032.7×103

分析 (1)根据表中数值就可以确定酒精的密度,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其定义是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体积的比值叫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当物体质量和体积变化后,其密度仍不变.

解答 解:(1)查找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0.8g/cm3,其物理含义是:体积是1m3的酒精,其质量为0.8×103kg;
(2)将一块金属铝切去2/5,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变化了,但物质种类没有改变,则剩余部分铝块的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0.8×103;体积是1m3的酒精,其质量为0.8×103kg;0.8;不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  )
A.站在岸边的人看到水中的“鱼”B.站在路边看到高楼的玻璃“刺眼”
C.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D.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有两只灯泡,L1标有“PZ220-15”,L2标有“PZ220-60”的字样,将两盏灯分别接在110V的电压下,则(  )
A.L1较亮B.L2较亮C.一样亮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根据U形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漏气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密度,这样的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5)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图戊所示,把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上凹(选填“上凹”或“下凸”),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细玻璃管中液柱会上升(选填“上升”或“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一小段木头的质量为2kg,放入水中后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求:
(1)木头受到的浮力;
(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粗细均匀的U形管,右端封闭有一段空气柱,两管内水银面高度 差为h=19cm,封闭端空气柱长度为L1=40cm.为了使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设外界大气压强P0=76cmHg,空气柱温度保持不变)试问:
①需从左管的开口端再缓慢注入高度多少的水银柱?此时封闭端空气柱的长度是多少?
②注入水银过程中,外界对封闭空气做正功(填“正功”或“负功”或“不做功”)气体将放热(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甲所示是测电笔的结构,图乙 和图丙中,正确使用试电笔的是图丙,当用它插入插座的左孔时氖管不亮,插入右孔时氖管发光,则说明火线在插座的右孔.测电笔内部有一个大电阻,它的作用使人使用的时候处于安全状态.
若测电笔氖管发光放电时的电流为0.36毫安,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伏,则当测电笔的笔尖接触家庭电路的火线时要使人能处于安全状态,此大电阻的阻值至少应为多少欧.(不计氖管发光时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或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甲所示: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使蜡和冰均匀受热.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温度是39℃,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非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01234567
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2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熔化一共持续了3min.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2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填写物态变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