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分析 从声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等方面对选项中的内容做出分析与判断即可.

解答 解: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是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C错误;
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特性的辨别、噪声监测仪的认识、声音的传播等,属声学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甲乙丙三人进行登山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对此他们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甲:只有测出各自的体重、爬山用的时间和山的高度,才能进行比较;
乙:在爬山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山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丙:在爬同一座山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山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比较.
你认为合理的是(  )
A.甲、乙和丙B.甲和乙C.甲和丙D.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甲所示,一底面积S1=100cm2的圆柱形水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水槽底部放有一底面积S2=40cm2的圆柱形木块,木块底面与水槽底部用一轻质细绳连接.从t=0时刻起往水槽里面匀速且缓慢注水,假设木块上浮时保持竖直状态,水槽足够高,木块最后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没有水溢出,细绳也没有断裂.水槽底部受到木块的压力FN与细绳的拉力F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丙、丁所示.g=10N/kg.则绳子的长度为6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红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小红未检查就闭合开关,并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她看到的现象是B.
A、电压指针几乎不动  B、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 C、灯泡始终不发光
(2)发现错误后,同组小明认为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能使电路正确.请你按小明的思路在需改接的连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接在正确的位置上.
(3)电路连接正确后,继续完成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数123456
电压U/V0.511.52.02.53.0
电流I/A0.140.190.230.260.280.30
发光情况不发光微光较亮明亮更明亮
①小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是0.7W.
②小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原因是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这6次测量中灯丝的最大阻值是10Ω.
③第1次测量时,灯泡不发光,原因是灯泡实际功率太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12cm;
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用f表示).
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frac{A′B′}{AB}$=$\frac{v}{u}$,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今年5月,为了应对南海的复杂局面,我国的歼10战斗机加强了对南海的巡航.关于歼10战斗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斗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
B.为了方便空中加油机对其加油,加油时战斗机应在空中悬停
C.使战斗机水平前进的推力来源于飞机周围的空气
D.使战斗机升空的力主要是空气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W1=W2,P1<P2(两空均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学完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的实验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1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40 cm3.再用天平测出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1乙所示;则早餐奶的密度为1.05 g/cm3

(2)“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2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不会(填“会”或“不会”)沸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质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比较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比较图D、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金属块完全浸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2.4N;
(4)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计算金属块的密度约为3.3×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