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塑料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带负电,那么B的带电情况是一定带正电(选填“一定不带电”、“一定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或带正电”);如果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会相互吸引(选填“吸引”或“排斥”).

分析 (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两个小球排斥时,两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当两个小球吸引时,两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解答 解:已知A带负电,由图可知,AB相互吸引,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所以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又因为BC相互排斥,说明BC一定带同种电荷,则说明B球一定带正电,因此C球也一定带正电;
CD相互排斥,说明CD带同种电荷,则D球一定带正电.
如果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因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一定带正电;吸引.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要找准突破口.并注意两小球吸引时,两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声呐作为探测周围物体的工具,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的特点,请你再举出它的一个应用实例:超声波清洗仪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实验中乒乓球起了什么作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4)假如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我们将C
A.看不到乒乓球被弹起                  
B.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听不到音叉发声
C.看不到乒乓球被弹起,听不到音叉发声  
D.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听到音叉发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检查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连成了串联,小明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或“错误”),理由是如果两灯并联,拆下干路导线,两灯也不亮.
(2)若在某次测量时,按甲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应该调零;排除问题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位置IA/AIB/AIC/A
电流(A)0.180.180.36
(3)纠正(2)中错误后,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表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没有普遍性(写出一条).
(4)小军连接了如图丙的实物连接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干路(“L1”、“L2”、“干路”)的电流.若要测灯L1的电流,请你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ⅹ”,再画出重新连接后的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相互吸引
D.在有些地毯的编织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为了使地毯更耐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摆动,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此时,在这个实验电路中,导体ab相当于电源,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 (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拭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次数123456
物距(cm)403530252015
像距(cm)13.5141516.72030
据此数据分析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3)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移动光屏,他能(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4)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一次他合影照时,发现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远离(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发现光屏上如图所示可能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应向上(下/上)调整光屏.
(2)如图,若光屏上能接收到的像,则它是倒立、放大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从距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20cm处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像.再将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7cm处,所成的像是(  )
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