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据气象资料记载,1978年泰安地区冬天的最低气温为-21℃.这个温度读作(  )
A.零下21度B.零下摄氏21度C.摄氏负21度D.负21摄氏度

分析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解答 解:
-21℃表示温度比0℃低21℃,读作“负21摄氏度”或“零下21摄氏度”.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单位的读法,属于识记性知识,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FON的目的是:
①呈现反射光线;
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
(3)实验过程中使一束光AO贴着纸板EON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
(4)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大小为0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则像变大
D.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像距不变,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误差(  )(不定项选择).
A.估计值的位数多取几位
B.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C.必须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作为测量时起始刻度线进行测量
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处理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阅读《神奇的声音》,回答34题中的问题.
神奇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公里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公里到半径16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径300公里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
这真是怪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这片地区呢?物理学家发现,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儿温度高,那儿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那种声音“跳”动的现象.
安徽省合肥市建好的长途电话大楼有一座塔钟.这塔钟准时打点,钟声悦耳,响遍全市.但是住在远郊的居民听到的钟声,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有时正点,有时“迟到”.这是塔钟的失误吗?不是,这也是声音的“怪癖”──爱走气温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长日久,居民们得出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情况下,声音会向温度低(填“高”或“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2)我们白天听到的钟声是靠空气传播过来的.
(3)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下雨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
(4)一天当中,空气的密度值不是(填“是”或“不是”)固定不变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39699100100100100
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图象.
(2)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水的沸点,上述实验中水的沸点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高为0.6米、底面积为0.01米2的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深度为0.4米的水,乙中盛有深度0.3米,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某种液体.求:
(1)甲容器中水的质量;
(2)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若将一物体先后放入两容器中,物体均未与容器底部接触且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求该物体的最大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   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李明要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下一步该如何操作?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面镜成虚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B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小文是一个爱思考问题的孩子,一天他看到小强用空矿泉水瓶做成了一个“空气大炮”.只见小强将空矿泉水瓶拧好瓶盖,然后用一只手使劲拧矿泉水瓶的尾部,另一只手稍微一拧瓶盖,“砰”的一声,瓶盖就飞了出去,同时看到在瓶口有“白气”冒出.小文对上述现象做出了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强拧矿泉水瓶子,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瓶内气体的内能变大
B.
瓶盖飞出去是瓶内气体对其做功,将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C.
瓶盖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D.
瓶口看到的“白气”是瓶内残留的水滴汽化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