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根据媒体了解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 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 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 机动车排放尾气

C 【解析】粉尘随风飘扬可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会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机动车排放尾气中也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其它污染物,而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不会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故ABD是合理的,C不命题,符合题意。 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

B.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C. 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

D. 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吊起大钩码

D 【解析】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在热水中变色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故A错误;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是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河南省濮阳市2018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 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 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C 【解析】试题分析:A、由s﹣t图象知,时间变大,但是甲车路程不变,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路程也随时间的变大而变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所以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10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12m﹣1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经过5s,乙在10m处,甲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九年级物理16章 电和磁 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的几个实例①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②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类比;③研究电路时引入“总电阻”概念; ④研究力学问题时引入“合力”概念。上述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C 【解析】①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②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类比,采用的是“类比法”;③研究电路时引入“总电阻”概念以及④研究力学问题时引入“合力”概念,都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8年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 题型:综合题

阅读《可燃冰》回答题。

可 燃 冰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 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而且遇火即可燃烧 (如图所示),所以被称作“可燃冰”。可燃冰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我国管辖海域和陆区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通过勘查,2016年,在我国海域已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因可燃冰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

2017年5月,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采气点位于水深1266m海底以下200m的海床中。从5月10日正式出气试点火成功,连续开采八天,平均日产天然气超过1.6×104m3以上,最高日产天然气达到了3.5×104m3,这种连续稳定的出气,达到了我国原来预定的目标。这次,我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这是在国际上从理论到技术方法的一个创新,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燃烧过程中将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2)我国科学家利用________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的成藏条件。

(3)在2017年5月,我国试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最高日产天然气完全燃烧大约可放出___的热量(请选填序号)。天然气的热值取3.6×107 J/m3。

A.3.6×107 J B.5.8×1011 J C.1.3×1012 J

化学 内 降压 C 【解析】(1)可燃冰是燃料,和其他燃料一样可燃冰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2)我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3)最高日产天然气:Vm3,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Vqm33.6×107 J/m3 ,故C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8年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人类对电能的利用,下列关于电能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能是以消耗一次能源为代价获得的二次能源,这样会浪费能源,与我们目前能源紧张的局面不相符

B. 电能清洁卫生对环境无污染,我们应大力提倡使用电能,尽量少使用化石能源

C. 电能是目前人类利用最方便但使用不广泛的一种二次能源

D. 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最终还是要转化为光能、内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大力发展电能

B 【解析】很多一次能源被人们直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很不方便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人们为了方便地利用能源,目前电能是人类使用最方便最广泛的二次能源。所以电能要想利用,大多数都是把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如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地热发电站和核电站等,都是将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8年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随着原子核在1911年的发现,其后中子在1932年被发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__不带电.

质子 中子 质子 中子 【解析】根据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周围是绕核高速转动的电子,电子带负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三里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桌面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示波器显示波形.其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弱,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比较B、C两图,则可以得出B图中的声音波形的振幅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图D、E是另外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是乐音的波形(选填“D”或“E”).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D 控制噪声声源 【解析】解答: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比较B. C两图,则可以得出B图中的声音波形的振幅较大,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响度大,振幅大;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E图中的波形无规律、杂乱无章,是噪音;D图中的波形有规律,是乐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

A. B. C. D.

D 【解析】解答: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 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B不符合题意。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 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