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使20g冰的温度从﹣10℃升高到0℃,但未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降低到0℃的水来供给的,需要多少克5℃的水?[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水的比热熔4.2×103J/(kg•℃)].

420J 20g 【解析】【解析】 (1)由可得,冰吸收的热量 。 (2)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降低到0℃的水来供给的,则水放出的热量 由可得,水的质量 答:(1)冰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0J;(2))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水提供,需要质量为20g5℃的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 )

A. B. C. D.

D 【解析】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重庆市等八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成都卷】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 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 面条没有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A 【解析】试题分析:面条入锅后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选项A是正确的;煮面条时,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选项B是错误的;扩散可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发生,选项C是错误的;面条没有粘在一起,并不能表明分子间有斥力,选项D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西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其中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25.64cm=25.64cm×m=0.2564m

B. 25.64cm=25.64×cm=0.2564m

C. 25.64cm=25.64×m=0.2564m

D. 25.64cm=25.64cm×cm=0.2564m

C 【解析】A、“25.64cm×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错误; B、“25.64cm×”得到的单位不是“m”,故B错误; C、过程及进率正确,故C正确; D、“25.64cm×cm”得到的单位不是“m”,故D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西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房间的A墙上水平排列着两个字母“FB”,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到FB,字母的像是(①“FB”或②“”)_____(填写序号);若A墙与B墙相距4m,则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_____m.

② 8 【解析】因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到字母的像即为,故答案为:②; 又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A墙与B墙相距4m,则字母的像距离B墙4m,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4m+4m=8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2:3 B. 3:2 C. 4:3 D. 3:4

A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关系、质量之比和吸收的热量的之比,可利用公式△t=计算物体温度变化之比. 【解析】 由题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即:=,而=、吸收的热量之比:=, ∵Q=cm△t, ∴△t=, ∴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5:3,比热容之比c甲:c乙=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t甲:△t乙=___.

3:10 【解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检测题 含答案 题型:单选题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若电源电压为3 V,被测电阻为20 Ω,则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

A. 0~3 V,0~3 A B. 0~15 V,0~3 A

C. 0~3 V,0~0.6 A D. 0~15 V,0~0.6 A

C 【解析】已知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选择0?3V量程;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0.15A,所以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题型:实验题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______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______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_____.?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______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______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 .

刻度尺 4.5 1.8 1、2 小明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 【解析】(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知道拉力之外还需要知道橡皮筋的长度,因此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刻度尺。 (2)由表中数据知: ①当时的橡皮筋长度即为;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减去原长即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即 。 ③小丽的猜想是橡皮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