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滑片P向右滑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C.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
D.电路的总功率增大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由串联电路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由欧姆定律判断电路电流如何变化,由电功率公式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根据P=I2R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则电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错误;
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B错误;
由P=UI可知,电路中的总功率变小,故D错误;
由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动态分析题,是常考题型,要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新在科技活动中,老师给他两个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电阻R1和R2,其中一只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另一只为定值电阻(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给出了两电阻随温度t变化的R-t图象(甲图).

(1)根据图象,你判断a(选填“a”或“b”)是表示热敏电阻的图象.
(2)小新将两个电阻和灵敏电流计(电流表)串联后接到电压为12V的电源上(如乙图),当两个电阻的功率刚好相同时,灵敏电流计的读数是0.024A.
(3)小新为了判定哪个电阻是热敏电阻,他又用了一个开关和两根导线,在乙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请你在图丙方框中画出他实验的电路图并简述他判定的方法.
方法:闭合开关S和S1,通电一段时间,观察灵敏电流计的示数;若灵敏电流计示数不变,则R1为定值电阻;若示数变化,则R1为热敏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标准酒度”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发明的一种酒度表示方法.它是指在20℃的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多少毫升的纯酒精.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一瓶“五粮液”的相关参数,计算:(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粗略认为该瓶酒由纯水和纯酒精混合而成,ρ酒精=0.8×103kg/m3
(1)该瓶酒中所含纯酒精多少毫升?
(2)该瓶酒中所含多少千克纯水?
(3)该瓶酒液的密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哪个现象相似?(  )
A.
小孔成像
B.
平面镜成像
C.
日食
D.
视力矫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  )
A.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2)根据图示可知,甲(选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任何力的作用效果都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质量为6000kg的卡车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它本身重力的0.25倍.g=10N/kg.求:
①卡车重力的大小;
②水平牵引力F的大小;
③如果卡车开到更粗糙的地面上,摩擦阻力变为卡车重力的0.35倍,而牵引力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卡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是多大?方向跟运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和物大小相同;
(3)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D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用肉眼看不见
(4)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