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下面紧贴漏斗,从漏斗口向上吸气,乒乓球不掉下来,这是因为乒乓球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从漏斗口向下吹气,乒乓球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分析 (1)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2)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 解:(1)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故橡胶棒得到电子带着等量的负电;
(2)沿漏斗管口用力吸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被吸走一部分,气体压强变小,乒乓球下方的空气压强不变,因此乒乓球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乒乓球下方空气把乒乓球托住了;
当沿漏斗管口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而球下方的压强仍是大气压,大于球上方的压强,故乒乓球不会掉下去,由此可知: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负;得到;乒乓球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点评 (1)关键是要明确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带等量的异号电荷,电荷总量守恒.
(2)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亮点F,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5.2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一个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光屏.
(3)小明将蜡烛稍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他采用的方法是:不移动光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大小合适的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流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1断路或电流表断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3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0.52A,I=1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I1+I2(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或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5)小敏连接了如图2的实物连接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干路(“L1”、“L2”、“干路”)的电流.若要测灯L2的电流,请你在图2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再画出重新连接后的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由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作图丁(填“丙”或“丁”)所示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为了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引入了压强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 NB.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质量可能大于100 g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质量为890克,密度为8.9×103千克/米3的铜块,求:(g取l0N/kg )  (1)该铜块的重力.
(2)当该铜块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当该铜块全部浸没在密度为0.8g/cm3的酒精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偏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物理课上,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只透镜,不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能想出判别的方法吗?”爱动脑筋的甲同学:“这还不简单,直接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嘛!”,同桌乙同学也不甘落后:“将它放在太阳下照一照也可以判断出来哦!”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甲同学判断的依据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乙同学判断的依据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
6020645
食用油60206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