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分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使物体的正负电荷数不相等;失去电子的带负电,得到电子的带正电.

解答 解: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中的部分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所以毛皮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而橡胶棒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荷,即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知道物体上的电子比质子数量多带负电,电子比质子数量少带正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3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 动.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游码没有归零.
(2 ) 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右(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入20g、5g 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25g.
(4)然后用一细绵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 2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10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2.5×103kg/m3.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不锈钢汤匙B.运动鞋的橡胶底C.玻璃杯D.塑料直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 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B(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U 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 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在步骤(4)时,图乙中U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500Pa.(ρ盐水=1.2×103kg/m3,ρ=1.0×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30N,不计摩擦,则(  )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J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m/s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D.拉力的功率是99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小旭同学将一个动滑轮改为定滑轮使用后,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提高相同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改动后与改动前相比较(  )
A.节省了力B.提高了功率C.提高了机械效率D.降低了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琴和小颜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小琴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左边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这个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写出2条)便于测量力臂大小;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2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你的方法是:(写出两种)
方法一:1位置处挂4个钩码;方法二:4位置处挂1个钩码.
(3)小颜认为在支点右侧不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更好.你支持谁的观点:小颜,理由是弹簧测力计可以在杠杆处于水平位置的时候,改变力的方向,是结论更具普遍性;.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测多组数据.以下三个实验也测了多组数据,其中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目的相同的有①(选填序号).
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②用刻度尺测某个物体长度;③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婷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婷婷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2)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C.
A.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B.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3)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2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与生活中投影仪的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