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

A.           B.         C.       D.

D 【解析】试题分析: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光由水射向空气。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单元检验卷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了了解温度的变化情况,小王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是定值电阻,Rt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该电路中,可以通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的变化情况。小王在连接好电路且闭合开关后做了以下的实验,往Rt上擦一些酒精,然后观察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A. A表和V表示数均变小 B. 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小

C. 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大 D. A表和V表示数均变大

A 【解析】由电路图知道,定值电阻R与热敏电阻Rt 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题意知道,擦一些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热敏电阻温度降低,阻值变大,所以电路总电阻变大,因为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I=U/R知道,电路总电流减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由于电阻R阻值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也减小,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__现象.

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 0.7 m B. 0.3 m C. 0.4 m D. 0.1 m

D 【解析】【解析】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凸透镜的焦点F,根据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距离,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0.4m﹣0.3m=0.1m.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计算题

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温度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 25 g。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 s,弓长s=0. 25 m,人拉弓的力为16 N,木头的比热容 C木=2×103 J/(kg·℃),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1)8J;(2)4oC 【解析】(1)来回拉一次弓的距离为: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 所以1s内木棒吸收的热量为: , 根据, 得木棒尖端升高的温度为: 故答案为:(1)8J;(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g的水内能相同

C.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解析】A. 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 内能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相等的1 kg比100g的水内能大,故B错误; C. 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分子运动增大,所以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故C正确; D.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地震,这种声波人耳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Hz到20000Hz之间.

次声波 不能 20 【解析】地震、海啸、台风、剧烈的爆炸中常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所以可以通过次声波测定地震,次声波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故答案为: (1). 次声波 (2). 不能 (3).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A 【解析】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