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两块正对而平行放置的平面镜相距4m,某人AB站于两镜中间的位置,则他从镜中看到的第一个正面像和第一个背向像之间的距离为4m.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虚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 解:人的背后没有长眼睛,所以只能看到一面镜子,看到的第一个背面像是经两次反射后看到的像;
假设人面向左边的镜子,如图所示:
显然,看到的第一个正面像和他所看到的第一个背面像之间的距离为 6m-2m=4m.
故答案为:4m.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读懂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帮助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作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4,则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
A.1:2B.8:1C.2:1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甲所示,用弹簧秤将重为3.9N的物块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至顶端,则物块所受拉力为2.6N,已知斜面的高为2m,长为4m,则拉力做功为10.4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0.65N,若用图乙所示装置匀速提升该重物上升0.5m,当其机械效率与斜面相同时,竖直向上的拉力为1.73N,该过程所做的额外功为0.6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高寒地带,从人口中呼出的“白气”会在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是(  )
A.液化B.熔化C.凝固D.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0℃;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过程用了10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发射台遇到这样的高温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汽化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请回答: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 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提出二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课堂上,小明对老师关于“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无关”的说法感到怀疑,于是他决定在课后找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共同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实验器材:10cm×5cm的卡纸两张,小刀一把,白纸两张
(1)探究光斑形状是否与小孔形状有关
步骤1:用小刀在一张卡纸上均匀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小孔,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这些小孔的形状(至少三个形状),在刻这些小孔时,不同形状的小孔尺寸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致相同.

步骤2:将其中的一张白纸铺在地面上当做光屏,把带孔的卡纸置于白纸上方1m左右的位置,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步骤3:比较光斑形状与小孔形状,若白纸上的光斑如乙图所示,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方案一:在另一张卡片上挖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小孔,如图丙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方案二:在另一张卡片上挖一个边长约1cm的菱形小孔,用另一张白纸遮住菱形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丁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小孔,移动覆盖在小孔上的白纸,改变通光孔的大小,观察地面上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的变化.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二更合理,理由是:方案一中孔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无法区分光斑是太阳的像,还是由于光通过孔形成的光斑.
(3)如果小明想继续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保持小孔的形状、大小不变,改变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改变;多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Ω、10Ω、1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1所示.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3A.根据表1数据可得到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1
实验次数123
电压U/V1.01.52.0
电流I/A0.20.4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次数123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60.30.24
①由于操怍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第3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就读数了,正确的数据应该是0.2A.
②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Ω的电阻替换15Ω的电阻进行了第4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完成第4次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正确的是C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
B.换成电压为12V的电源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动变阻器
D.可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