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2016年的冬天全国多地“雾霾肆虐”,甚至要影响到我们在家“停课不停学”,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所谓的PM2.5,其指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2.5um=2.5×10-6m=2500nm,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和凝华的产物(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两种物态变化伴随着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分析 (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1)2.5μm=2.5×10-6m;2.5μm=2.5×103nm=2500nm;
(2)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和凝华后形成的,此过程均放热;
故答案为:2.5×10-6;2500;液化;凝华;放热.

点评 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磁铁吸起许多大头针,下列关于电磁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吸起大头针,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B.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
C.对调电源正负极后,电磁铁会吸起更多的大头针
D.只减少图中线圈缠绕匝数,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烧瓶中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两烧瓶中的电阻丝阻值相同.
(1)实验中,用A(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B(填序号)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2)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甲(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3)若在甲、乙两瓶中,液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电阻丝的阻值不同,则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质量
(g)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min)
 最终温度
(℃)
 液体甲 150 20 3 45
 液体乙 150 20 3 6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不停地滴落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测量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率$\overline{v}$的表达式$\frac{(n-1)h}{t}$.
(2)小刚为了进一步找出水滴下落的平均速率$\overline{v}$和下落高度h的关系,又做了以下实验:找来一块挡板,让水滴落在挡板上.改变挡板和水龙头口之间的距离h,并仔细调节水龙头的快慢,使得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档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计时方法仍和上面一样.他从实验中又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6组数据(连同上面的一组共有7组数据).
次数123456
高度 0.20.30.40.50.60.8
平均速度 0.971.191.381.561.681.95
平均速度 的平方 0.941.411.902.372.923.80
请你帮助小刚继续完成以下的工作:
根据表中的测量数据在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横纵坐标做出比较直观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当烛焰、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监控摄像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读出下列所对应的数据:

(1)如图,用刻度尺A和N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2.7cm;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2.75cm.
(2)如图温度计读数为10℃.
(3)如图秒表读数为217.5s.
(4)一条纸带厚薄均匀,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B(选填“A”或“B”).
A.$\frac{{D}_{2}-{D}_{1}}{n}$    B.$\frac{{D}_{2}-{D}_{1}}{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贴有红纸的光屏上,则光屏上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有各种颜色的光B.只有红光
C.呈现黑色D.除红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铅笔、白纸和刻度尺.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在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蜡烛B就放在玻璃的另一侧,操作过程中蜡烛B不点燃的好处是使A的像更清晰.
(4)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b(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c,光屏上不会(会/不会)有A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虚/实)像.
(5)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6)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的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应是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在探究水的沸腾规律的实验中,小聪同学获得了如图所示的曲线,由图可看出,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当水沸腾后,它的温度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仍需要吸热(填“吸热”或“放热”).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若将液体上方的气压增大,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