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50N (动滑轮自重、摩擦和绳重均不计).

分析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样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很省力;
滑轮组中有几段绳子通过动滑轮,在动滑轮自重、摩擦和绳重均不计的情况下,绳子自由端拉力就是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

解答 解: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很省力,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很省力;
由图物体挂在钩子下,物体对钩子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量100N,图中有两段绳子通过动滑轮,动滑轮自重、摩擦和绳重均不计,所以人拉绳子的力F=$\frac{1}{2}$G=$\frac{1}{2}$×100N=50N.
故答案为:定滑轮;动滑轮;省力;力的方向;100;50.

点评 此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组成、特点和省力情况,在分析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仔细分析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是分析省力情况的要点,只有分析出绳子的股数,才能计算出绳子上的拉力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甲是一台常用的电热饮水机,下表是它的铭牌数据.如图乙是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S是温控开关,R1是电阻,R2是加热电阻.当S闭合时,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当S断开时,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
(1)在加热状态下,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2)求电阻R1的阻值(保温功率是指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
(3)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将热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90℃,需用时14min[水的比热容为 4.2×l03J/(kg•℃)].求此加热过程中,饮水机的加热效率.
水桶容量20L
热水箱容量1L
额定电压220V
加热功率440W
保温功率4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用一装满纯净水的瓶子和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海绵做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所示,他从商标上查到这瓶水的“净含量”是700mL(1mL=1dm3=1×10-6m3);又测出瓶底面积为35cm2,瓶盖面积为7cm2,空瓶的重力忽略不计,根据小明收集的数据,请你计算:
(1)这瓶纯净水净重多少?
(2)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是多少?
(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需要计算时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台直流电动机的额定电压量为220V,额定功率为4.4kW,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有多大?连续工作5h耗电多少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由图象可知冰块熔化共用了10min.
(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98℃,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低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实验使用碎冰块进行加热的好处是均匀受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的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能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鱼儿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鱼网,请你根据图中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若渔船上的声纳系统发出声音0.8s后,接受到鱼群反射回的回声,那么鱼船离鱼群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3)声呐在生产生活或军事上还有很多应用,请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华要进行物理实验,到学校物理实验室领取器材时看到一种仪表,这个仪表有两个接线柱,表盘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为 小华判断:
(1)该仪表是测量电流的仪表;
(2)它的量程是0~30mA;
(3)如图它的示数为17mA;
(4)使用它需要注意什么?(说出一点即可)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峰和同学一起用硬币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v=$\frac{s}{t}$,需要测量的物体时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相同(选填“相同、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大于水平段BD的高度.
(3)从点A开始计算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中.
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
AB50.000.451.11
BC50.000.600.83
CD50.000.750.67
DE100.000.931.08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vCD,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D点的速度最小.
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74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