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2cm,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分析 (1)通过a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物距为16厘米时的成像性质.
(3)近视眼镜实际上一个凹透镜,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5.0cm-35.0cm=10.0cm;
(2)当物距为16厘米时,由于16厘米大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而小于其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此时的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所成的像向后,那必须使光屏向后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2)放大;实;照相机.(3)凹;发散.

点评 此题不仅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考查了一个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别忘了估读这个细节,而写成1.0这是此题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2.8N.
(2)分析图甲、图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小芳将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所示的实验结果,发现F4小于Fl,于是她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实验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小华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甲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可以将凸透镜向下(填“向上”或“向下”)移;
(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填“左”或“右”);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调节光屏,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甲中的C(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4)小明实验时,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小明实验时将上述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  )
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面是李宇同学按图1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1)按照图1的电路图将图2的各元件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许交叉).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B端.

(3)从图3可知,R两端电压为2.4V,电路中电流为0.3A.
(4)从测量结果能计算出的结果是R=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家庭电路进户线有两根线,一根叫火线,另一根叫零线,利用测电笔就可以将这两条电线区分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图中给出的光线方向,试完成下列光的传播路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frac{{m}_{2}-{m}_{1}}{{V}_{1}}$.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frac{{m}_{3}-{m}_{4}}{{V}_{2}}$.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体积/cm3油的密度/(kg•m-3
34.117.3200.84×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萝莉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出AB段的平局速度vAB会偏小(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下半程BC的平均速度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上半程AB的平均速度;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同组的小琦同学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下半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你认为小琦的做法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