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乙(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23
钩码重G/N446
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
绳端拉力F/N1.81.62.4
绳端移动距离s/m0.30.40.3
机械效率η74.1%62.5%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试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机械效率η=83.3%.
(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 (1)实验中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示数才与拉力相同,并有利于准确读数;
(2)根据物体升高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判断承担物体和动滑轮绳子的段数.通过绳子的段数进行判断;
(3)比较实验1和2的实验数据和所选装置的不同,根据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正确结论;
(4)知道物重、物体升高的距离、拉力、拉力移动的距离,求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5)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起的物重、动滑轮的重有关,在提起的物重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在动滑轮重相同时,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解答 解: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这样示数才会稳定,所读出的数值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2)实验2,物体升高0.1m,绳子自由端移动0.4m,说明物体和动滑轮有4段绳子承担,所以实验2数据是由乙滑轮组进行的;
(3)根据表中数据,由n=$\frac{s}{h}$可知,实验1中n=3,实验2中n=4,显然实验1选择甲图进行实验,实验2选择乙图进行实验,并且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实验1的机械效率大于实验2的机械效率,故可得出的结论是: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第3次试验的机械效率为:η=$\frac{{W}_{有}}{{W}_{总}}$=$\frac{Gh}{Fs}$=$\frac{6N×0.1m}{2.4N×0.3m}$×100%≈83.3%;
(5)由实验1和实验3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增加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匀速;(2)乙;(3)越低;(4)83.3%;(5)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点评 在此实验中,对滑轮组的分析、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是实验的基础,同时,实验中分别探究了机械效率高低与动滑轮个数、提升物体重力等多个量的关系,因此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非常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用天平测物块的质量,小明同学在某次实验中,为测量矿石的密度,他使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实验中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砝码放右盘.天平再次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a)所示,然后又用量筒和水测出了矿石的体积如图(b)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为3.1×103千克/米3,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这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实验目的(选填“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或“测量的物理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甲、乙两个元件电流与电压的数据,通过整理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据图象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都成正比
B.乙元件是一个定值电阻且阻值大小为10Ω
C.若甲、乙元件并联后,接到2V的电压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1.2W
D.若将甲、乙两元件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当通过甲元件的电流为0.2A时,甲、乙两元件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多档位电热器模型.为了分析接入电路的电阻对电热器的电功率的影响,他们将电表接入电路中,其电路图如图所示.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当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测得此时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1.6W.已知2U1=U2,P3=4P′3,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则R1:R2=1:4;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这个最大值为18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电源电压为8V,电阻R1=10Ω,电流表的量程是0~3A.电压表的量程是0~15V,滑动变阻器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R2的最大阻值为30Ω.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求滑动变阻器功率的变化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互平行放置,一个人站在两块平面镜之间,那么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7.按要求画图:

(1)如图1所示,杠杆OA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2的示意图和力F1的力臂L1
(2)如图2为亮度可调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其中AB是一段电阻丝,B、C作开关使用,OP是滑动片,可绕O点旋转,P端与电阻丝接触良好.将图中电路画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6A,电压表的示数为1.8V,电源电压为3V,则(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L1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2)通过L2的电流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此实验应该做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保证结论的正确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