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错误的是 ( )
A. “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 “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章末测试(五)透镜及其应用 题型:选择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
C. 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 将蜡烛移动到40 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14章第2节 热机的效率 测试2 题型: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热机的功率越大,它的效率就越高
B. 一桶煤油用去了一半,则剩下的煤油比热容、密度和热值都不变
C. 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这是蒸发现象
D. 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2017年上学期《声现象》单元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2017年上学期《声现象》单元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下同);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2017年上学期《声现象》单元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铜、水、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2017年上学期《声现象》单元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靠到水面,看到水花四溅
B. 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
C.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
D. 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C. 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一定发生偏折
D. 太阳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