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是利用浅层地热能调节室温的原理图.具体做法是:在地下打孔后,把管道埋入其中,然后接入自来水.冬天,自来水通过管道伸入地下,被增温层加热,再循环出来就能提高室内温度;夏天则相反,能降低室内温度.用自来水作循环工作的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若1min内有10L的18℃水从管道流入地下,再循环通过室内,水温下降2℃,则1min内水放出热量8.4×104J.

分析 (1)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知道水的质量、水温的升高值、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求水放出的热量;

解答 解:(1)冬天,自来水通过管道伸入地下,被增温层加热,再循环出来就能提高室内温度;夏天则相反,能降低室内温度.用自来水作循环工作的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2)此时水的质量是:
m=ρV=1000kg/m3×0.01m3=10kg;
水放出的热量:
Q=cm△t=4.2×103J/(kg•℃)×10kg×2℃=8.4×104J;
故答案为:水的比热容最大;8.4×104

点评 此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最大的应用和热量的计算,是一道综合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军演中,中国海军的舰艇组成一字型舰艇编队(如图所示)正在同速前进,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是静止的;当关闭舰艇所有的动力系统后,舰艇仍能向前航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是因为它具有惯性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是一种“能量采集船”,当波浪浮标上下浮动时,就会使工作臂前后移动,从而获得电能.与该“能量采集船”获得电能原理相同的实验装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变化时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B.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一定变化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K示数为8牛,若动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檫力以及2秒内F所做的功是(  )
A.8牛,32焦B.16牛,32焦C.16牛,64焦D.8牛,64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汽车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可知,错误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小车受到平衡力作用
C.在8:20~8:30时间段内,汽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
D.在8:26~8:30时间段内,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3.7米=3.7×1000毫米=3700毫米B.3.7米=3.7米×1000毫米=3700毫米
C.3.7米=3.7米×1000=3700毫米D.3.7米=3.7×1000=3700毫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如图所示.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的高度;
(2)小明按图乙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距离太小;
(3)如图丙,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移动距离s′大于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5)为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明应透过凸透镜向左观察(选填“左”或“右”);
(6)在整理器材时,小明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