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是:5.72cm,5.73cm,5.93cm和5.74cm,其中明显有错的一个数据是5.93cm,该物体的长度是5.73cm.

分析 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 解:
从四个测量结果看5.93cm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因为准确值与其他三次不同;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L=$\frac{5.72cm+5.73cm+5.74cm}{3}$=5.73cm.
故答案为:5.93cm;5.73cm.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一是对测量数据的正确认识;二是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三是根据数据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一个质量为2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将放出的热量全部被100g常温的水吸收,则水温将升高1.1℃.[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
(2)在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但不完整(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选填“上”或“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幻灯机(举一例即可).
(4)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填“左”或“右”)
(5)图2中有四幅示意图,下面A、B、C、D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位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B
A. ②①B.③①C. ②④D. ③④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变暗(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回顾实验和探究
(1)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过程
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之振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听其发声音调高低.
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拨动钢尺时注意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听其发声音调高低.
现象保持钢尺的振幅相同时,伸出桌边越长,发声的音调越低.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步骤(1)实验时在刻度尺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蜡烛、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把蜡烛依次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20cm的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
(3)把蜡烛放在15cm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
表格
结论
物距/cm像的性质
倒正缩放实虚
40倒立实像
20倒立放大实像
10正立放大虚像
问题讨论假如将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再取一支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 的位置.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1)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此所成的像与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性质类似.

(2)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乙.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针对小红的质疑,小林思考后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加入适量水的烧杯网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至水沸腾
②对固体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碘蒸气,而未出现液态碘.
请回答:
(a)小林的实验表明,碘在升华过程需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b)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除了可让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外,还有:受热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的转移.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正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生活中,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火箭发射用液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氢的热值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
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8-49-48-46-28
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图1),加入防冻液的目的是
减低水的凝固点.
(2)请在图2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升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所示,用竖直向上方向不变的力F,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则F的大小将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