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将灯泡L1(6V 3W)、L2(6V 1.8W)串联接入同一电路,当L2正常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是(  )
A.0.2AB.0.3AC.0.5AD.0.8A

分析 灯泡L1、L2串联,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再根据L2正常发光,利用功率的变形公式可进行计算.

解答 解:由题意知,灯泡L1、L2串联,则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
又知道L2正常发光,由公式P=UI得,
通过L1的电流、电路中的电流:I=$\frac{P}{U}$=$\frac{1.8W}{6V}$=0.3A.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题要结合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进行分析,并会运用电功率的变形公式来求电流的大小,是一道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分别从P、Q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的路程-时间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
A.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B.经过3秒,两车一定相距4.5米
C.经过6秒,两车可能相距9米D.经过12秒,两车可能相距1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一台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为3000r/min,则每秒对外做功25次,完成100个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通过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秤示数为10N,不计滑轮和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摩擦,则水平拉力F为20N,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为10N,若物体A移动的距离是0.2m,拉力F移动了0.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完成单位换算:
100Ω=0.1kΩ;
0.5kW•h=1.8×106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R0=10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减小而它两端的电压却增大,它消耗的电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呢?小华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找到了图2中所示的各种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的各种器材连成小华进行实验的电路.
(2)经过认真仔细的实验,他记录下在滑动变阻器R的电阻不断增大时的各组实验数据,并计算出了相应的电功率,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5
电流I/A0.250.220.20.180.15
电压U/V0.50.81.01.21.5
电功率P/W0.1250.1750.200.2160.225
分析上表数据,小华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时,它消耗的电功率也随之增大.
(3)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你认为小华收集的数据是否充分?请回答并说明理由:不充分.应当增大电阻的变化范围(或应当继续增大电阻)以采集更多的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如图所示,小程同学进行了5次实验,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所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1120120
21.510115
31200.820
41.550.625
51.5100.7
(1)由于粗心大意,小程在记录数据时,第4次实验的某个数据记录错了,这个数据的正确值是10cm(需要填上该数据的数值及单位).
(2)改正错误后,他在分析数据时发现,第3组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异常,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弹簧测力计向下拉时,受测力计的外壳重力的影响.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4)第5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第4次的大,最根本的原因是拉力方向未与杠杆平衡,动力臂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乙(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凹(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