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贵阳至广州高铁2014年5月开通,从贵阳乘坐车道广州只需4个多小时,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1)告诉行驶的动车进站前关闭电源,为什么动车仍以较大的速度前进?
(2)动车组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在车速从200km/h减到90km/h的过程中电动机转变为发电,此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动车进站时为了候车乘客安全,规定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外,请用物理知识说明理由;
(4)动车的车窗旁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砸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砸破玻璃,应选择图中的哪一个“逃生锤”?

分析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再生制动”技术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因此,在列车轨道两侧都要画上安全线;
(4)“逃生锤”的目的是为了击碎玻璃,因此应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高速行驶的动车进站前关闭电源,由于惯性动车仍以较大的速度前进,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2)“再生制动”技术,在车速降低的过程中电动机转变为发电机发电,把动车组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
(3)动车进站时由于附近的气流速度快,压强小,人如果站得太近,身后的压强大,会将人压向车的一侧,容易发生危险,故应站在安全线外.
(4)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砸破玻璃逃生,因此,“逃生锤”应具备前端尖锐的特点,这样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图B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1)由于惯性动车仍以较大的速度前进;(2)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动车进站时由于附近的气流速度快,压强小,人如果站得太近,身后的压强大,会将人压向车的一侧,容易发生危险;(4)B.

点评 本题通过与列车有关的现象或应用,考查了多个物理知识点,都较为典型,体现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错位”的铅笔
B.
   桥在水中的倒影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太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65cm
(2)温度计的读数为-4℃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两个电阻A和B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则A的阻值是5Ω.若将电阻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总电流是0.9A,两个电阻A、B产生的热量之比是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重为120N的物体在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物体运动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2所示.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是80N.运动的速度是0.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品牌的微型电脑吸尘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控制照明灯L和吸尘电动机M,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电动机M.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示数是37.7℃;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1.75cm,分度值是1mm;
(3)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6N;
(4)如图丁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520.3kW•h;接在这种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2000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1与汽车迎风面积S和汽车行驶速度v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为汽车行驶速度v=20m/s时空气阻力F1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2为迎风面积S=4.0m2时空气阻力F1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
表1
S/m21.02.03.04.0
F1/N103206309412
表2
v/m•s-110203040
F1/N1034121648
(1)由表1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正比关系.
(2)表2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927N.
(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空气密度(或车的外形、车的表面情况)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