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豆浆的密闭杯子,以下列四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杯子上表面面积是下表面面积的2倍,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分别是p、p、p、p,则(  )
精英家教网
A、p<p<p<pB、p<p<p<pC、p<p=p<pD、p<p<p=p
分析: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杯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杯子自身的重力;
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杯子和桌面的接触面积;
可以设一个杯子的重力为G,杯子的下表面积为S1,杯子的上表面积为S2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
F
S
求出各种情况下的压强,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答:解:两个装满豆浆的密闭杯子的重力是一定的,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就等于杯子的重力;
设一个装满豆浆的杯子的重力为G,杯子正放时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杯子的下表面积S1,倒放时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杯子的上表面积S2,S2=2S1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
F
S1
=
G
S1

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
F
S2
=
G
S2
=
G
2S1

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
F
S1
=
2G
S1

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强P=
F
S2
=
2G
S2
=
2G
2S1
=
G
S1

通过比较可知,p<p=p<p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我们需要知道:
①某种情况下,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自身重力;
②受力面积等于物体和被压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
③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F
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把两段金属丝A、B(已知A、B两金属丝的电阻分别为RA、RB,且RA>RB)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接入电路,在烧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再分别插入相同的温度计a、b.闭合开关通电一定时间,可以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了解金属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甲方案可探究
电流
电流
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
电阻
电阻
大小的关系.乙方案中温度计示数较高的应该是
b
b
(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022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把两段金属丝AB(已知AB两金属丝的电阻分别为RARB,且RARB)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接入电路,在烧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再分别插入相同的温度计ab.闭合开关通电一定时间,可以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了解金属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甲方案可探究________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大小的关系.乙方案中温度计示数较高的应该是________(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把两段金属丝AB(已知AB两金属丝的电阻分别为RARB,且RARB)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接入电路,在烧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再分别插入相同的温度计ab。闭合开关通电一定时间,可以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了解金属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甲方案可探究_______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大小的关系。乙方案中温度计示数较高的应该是_______(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把两段金属丝A、B(已知A、B两金属丝的电阻分别为RA、RB,且RA>RB)分别放在如图21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接入电路,在烧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再分别插入相同的温度计a、b。闭合开关通电一定时间,可以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了解金属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甲方案可探究_______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大小的关系。乙方案中温度计示数较高的应该是_______(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把两段金属丝AB(已知AB两金属丝的电阻分别为RARB,且RARB)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接入电路,在烧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再分别插入相同的温度计ab。闭合开关通电一定时间,可以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了解金属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甲方案可探究_______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金属丝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大小的关系。乙方案中温度计示数较高的应该是_______(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