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下调整(选填“上”或“下”);
(2)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到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3)使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2cm处,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分析 (1)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合现在物距为20厘米时的成像情况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3)当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时,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1)在图示的情况下,烛焰中心的高度要高于凸透镜、光屏中心的高度,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烛焰、光屏、透镜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所以要降低烛焰的高度.故向下移动蜡烛.
(2)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20厘米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
(3)使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2cm处,即处于2倍焦距以外,所以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下;(2)10;(3)缩小;照相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与像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我国科学家造出来的“全碳气凝胶”,如图所示,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0.16kg/m3.“轻”仅是这种材料众多特点之一,“全碳气凝胶”还是迄今已报导的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例如原油,因此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多少g?
(2)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103kg/m3,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cm3的原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说法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扫地时,灰尘在空气中满天飞
B.在脏水中,看到许多浮游生物在活动
C.炒菜时,满屋飘香
D.铁放在空气中会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把质量为100g,密度比水小的实心木块放入水中,当木块静止时,求木块所受的重力和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g=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一块寿山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 (选填“左”或“右”)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寿山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寿山石的质量为53.4g,再用量杯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则寿山石的密度是2.67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右调(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量力臂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左边的钩码向右(填“左”或“右”)移动1格.
(3)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4)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为了(  )
A.增大压力B.增大压强C.减少压力D.减少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选用从下到上(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方式进行.
(2)该实验应选用碎冰块(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受热均匀.
(3)如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0℃,b点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试管中的冰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不能继续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所示,各图均有不符合物理原理之处,请你指出其中的错误(至少写出两条).

(1)手接触了测电笔的金属尖;
(2)开关控制了零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