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用如图甲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frac{U}{I}$.
(2)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
(3)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最大处的位置.
(4)闭合开关,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大,当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由此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R=5Ω.
(5)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B.
A.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进行几次测量
B.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位置再进行测量
(6)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电阻R断路.

分析 (1)伏安法测电阻,是利用伏特表(电压表)和安培表(电流表)分别测量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然后利用R=$\frac{U}{I}$计算电阻;
(2)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要注意电路图和实物图的对应性;
(3)为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处于最大阻值处;
(4)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即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5)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6)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解答 解:(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frac{U}{I}$,其中U代表电压,用电压表测量;I代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2)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滑片相左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故滑动变阻器下接线柱左侧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3)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最大阻值处;
(4)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I=$\frac{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图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
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frac{{U}_{x}}{{I}_{x}}$=$\frac{2.5V}{0.5A}$=5Ω;
(5)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位置再进行测量,应选B;
(6)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存在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R断路.
故答案为:(1)R=$\frac{U}{I}$;(2)如上图所示;(3)断开;最大;(4)变大;5;(5)B;(6)定值电阻R断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涉及到实验的原理和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实验的注意事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减小误差的方法等,滑动变阻器连接时要注意电路图和实物图的对应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三个用细线吊起来的轻质小球,它们任意两个接近时都相互吸引,关于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带正电荷,一个带负电荷B.一个带电荷,两个不带电荷
C.两个带负电荷,一个带正电荷D.两个带异种电荷,另一个不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a(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等质量”.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转速为2400r/min的四冲程内燃机,每秒钟经过80个冲程,做功20次,若该内燃机功率是10000W,则一次做功5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现要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RX.能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滑动变阻器R(100Ω 2A)和电阻箱R0(0~9999Ω、5A)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如图是其中三组同学的设计方案(电路图).下面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部分对话:
老师:“同学们很聪明,这三种方案中,是否都是可行的?”
丙组的一位同学:“甲组方案不可行,因为电流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不能准确测量.
老师:“乙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何测量出Rx的阻值呢?请乙组同学汇报一下.”
乙组中一位同学:“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再将滑片调至阻值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x,结合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就可以得出电阻Rx的阻值为:$\frac{100Ω×{U}_{X}}{U-{U}_{X}}$.”
老师:“乙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很好!丙组同学设计的电路相比乙组电路哪种方案更优秀?”
丙组中一位同学:“我们组的实验方案更优秀,因为我们的方案不仅能测量出未知电阻的阻值,而且测量结果可以比乙组更准确!”理由是:可以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做测量定值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
(1)小红同学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同小组的小同学在检查电路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小红在实验电路的连接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请你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连接.
(2)将电路改接正确之后,小红同学闭开关,调节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是1.8V,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9Ω.
(3)小红和小花两位同学都为自己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针对这种情况,你对她们提出的建议是调节滑片,改变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多测几组数据;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4)为了测量“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红同学断开开关后,首先把定值电阻换接成“3.8V”的小灯泡,然后将电压表的量程改接为0-15V.
(5)小红同学闭合开关之后,就发现灯L很亮,电流表的示数大,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闭合开关前,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6)接着小红同学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91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既可以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又可以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1)前者的实验原理是R=$\frac{U}{I}$;后者的实验原理是P=UI.
(2)小明图甲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检查无误后开始实验,当滑片移动至某一位置,小灯泡发光,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见图乙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7.5Ω;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0.3W.
(3)在这两个实验中,都要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请你说出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改变小灯泡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实现多次测量;
后者是通过滑片的移动,连续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以便使小灯泡两端达到额定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张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若保持电源电压和电阻箱R1的阻值大小不变,移动滑片P,可测得不同的电流和电压值,如表1所示,然后,他又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大小,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
(1)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知: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分别表2中的数据可知:电流与电阻不成(选填“成”或“不成”)反比,张华觉得奇怪,自己得到的结论与别的小组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呀!
表1 电阻R=5Ω
实验序号U1/VI/A
110.2
21.50.3
320.4
表2
实验序号R2I/A
130.5
260.33
390.25
(3)他决定再次做实验,并请别的同学帮他找出实验中的问题,小丽同学发现当张华把3Ω换成6Ω的电阻时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就直接记录了电流表的示数,你认为当把3Ω换成6Ω的电阻时,应将如图所示滑片向右(选填“左”或“右”)滑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动能、机械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辆汽车具有动能,它一定具有机械能
B.某汽车的机械能增加了,它的运动速度一定是加大了
C.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质量大的动能大
D.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变化时它的机械能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