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某小组同学研究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增加量△F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F的大小关系.他们先后将质量m和体积V不同的物体放入盛有酒精的柱形容器中,并测得△F和△F,相关数据见表一、表二.
表一所盛液体: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m(克)V(厘米3△F(牛)△F(牛)
1401000.40.4
2601000.60.6
3801000.80.8
41601001.60.8
52401002.40.8
表二所盛液体: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m(克)V(厘米3△F(牛)△F(牛)
6602000.60.6
7802000.80.8
81602001.61.6
92402002.41.6
103202003.21.6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6、3与7、4与8或5与9中的相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F与V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m和△F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F与m成正比.
③进一步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合理猜想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或等于酒精密度时,△F和△F的大小相等.
请在表三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以达到能结合表一、表二验证上述猜想.
表三所盛液体:
实验序号m(克)V(厘米3△F(牛)△F(牛)
1180100//
12100100//
13100120//

分析 (1)分析相关数据中△F与V的变化,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2)分析相关数据中m和△F的变化,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3)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比较找出△F和△F的大小相等的条件;根据表格中数据及相关条件,拟进行实验的数据验证上述猜想.

解答 解:①试验序号2与6、3与7、4与8或5与9中数据中在物体质量相同,V的改变,而△F不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F与V无关;
②表一或表二中m增大几倍,△F也增大几倍,则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盛有足够多液体的柱形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液体未溢出),△F与m成正比;
③分析比较表一1、2、3、表二6、7、8中的数据△F和△F的大小相等,这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体的密度小于或等于酒精密度时.△F和△F的大小相等.
上述猜想中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有关,故再改变实验的数据验证上述猜想,则可以利用水进行实验.
故表格如下:

表三所盛液体:水
实验序号m(克)V(厘米3△F(牛)△F(牛)
1180100--
12100100--
13100120--
故答案为:①2与6、3与7、4与8或5与9;②△F与m成正比;③物体的密度小于或等于酒精密度;表格见上面.

点评 此题是探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增加量△F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F的大小关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方法,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视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C.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D(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不在(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③(选填序号).
(3)再拿另一个小平面镜平放在白色硬纸板如图丁),在暗室中,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镜面是暗的,白纸是亮(填“亮”或“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同一种液体中,甲悬浮在液体中,乙下沉到容器底部,则可知(  )
A.甲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B.乙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C.甲、乙两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楠同学是一个喜欢思考和创新的学生,学习了光学知识后:

(1)在如图1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将玻璃板移走,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学完了热学知识后,小楠想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会不同呢?于是他取了沙子和水这两种不同物质,从而研究它们吸热能力的差异.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使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盒,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等.
在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时要考虑很多问题,下面是小楠同学的实验步骤,请根据要求补充完成:
(4)先测量质量(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5)在实验时只要控制加热时间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加热完成后只要比较他们温度变化(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的多少就可以比较出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差异;
(6)根据小楠同学得出的结论,结合图乙的信息,此时是中午(选填“中午”或“夜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便能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甲、乙、丙所示图中,分别用F1=1N,F2=2N,F3=1.5N的拉力,拉着物块A匀速前进.分析甲、乙两图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分析甲、丙两图可得: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在丙图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A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匀速前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物体做功越快,做的功越多
C.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都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汽车在行驶途中遇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司机身体前倾,车身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路面上留下轮胎滑过的痕迹,轮胎温度急剧升高.请根据以上情境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刹车时司机身体前倾的原因;
(2)刹车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frac{s}{t}$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坡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40.0cm,VAB=0.2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在做变速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