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处,下列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放大的像B.可能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D.可能是正立的像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下停车场烟雾报警器的简化原理图,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光敏电阻 R 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当电路中的电压表指针偏转至某一角度时报警器开始报警。若想使报警器在烟雾较淡时就触发报警,以下方式正确的是( )
A.增加激光强度B.减小 R0 的阻值
C.减小电源电压D.改接大量程电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测量某种液体密度
(1)天平在使用前,首先应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处。天平调平后,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甲)为_____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为40cm3。
(3)用调好的天平测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105.6g,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拓展)若量筒损坏,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在大口玻璃容器中盛适量水,将质量为m1的砝码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待烧杯在水中稳定后在烧杯上做标记;将水倒出,在大口玻璃容器中盛适量待测液体,将质量为m2的砝码放入烧杯中,如图丁所示,使烧杯在待测液体中稳定后的液面与丙中的标记线平齐;那么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液=_____(水的密度为ρ水,要求用测得量的符号以及已知量的符号表示出ρ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三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反一支装有适量铁沙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寒寒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后,用铅笔芯代替电阻线制作了一盏实验台灯。如图所示是台灯的原理图,AB表示铅笔芯,P是滑片,寒寒选择的小灯泡L上标有“6V 3W”的字样。闭合开关S后,把滑片P移到A端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把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小灯泡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求:
(1)小灯泡的电阻
(2)铅笔芯的最大阻值
(3)当滑片P滑到B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空玻璃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放入一个横截面积为S0的实心圆柱体物块A。现以恒定不变的体积流量向容器内注入密度为ρ0的水,当注水时间为2t0时,刚好注满玻璃容器;物块A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水面平行,容器内水的高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玻璃容器内水对容器底的最大压强;
(2)物块A受到的浮力;
(3)当注满水时,容器内水的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重150N的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体所受重力为30N,,甲物体的底面积为0.2m2,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对杠杆的拉力为10NB.杠杆对甲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为60N
C.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PaD.水平地面对甲物体的支持力为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V,两灯的I﹣U图象如图(b)所示。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其中一只灯正常发光,另一只灯不损坏,此时( )
A.L1正常发光B.电压表示数为12V
C.两灯的总功率为2.4WD.电路中的电流为0.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________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可便于确定________的位置。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地分别位于图所示的A、B、C、D位置时,恰能通过凸透镜得到一次缩小的像、一次等大的像和两次放大的像,则蜡烛在D位置时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