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我国南宋远洋商贸船“南海一号”于2007年成功打捞出水,为复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提供了及其珍贵的实物资料,采用沉井包裹沉船的整体打捞方式.在世界水下考古也是一大创新.某同学为了体验“南海一号”的打捞过程,特利用滑轮组从水下打捞一重物.如图所示,用一个底面积S=0.05m2,高h=0.2m的长方体形状的重物模拟“南海一号”,该同学站在岸边拉动绳子的自由端,使重物从水底开始向上运动.假定重物一直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并经历三个运动阶段:第一阶段,从重物在水底开始运动到重物的上表面刚露出水面.绳对重物的拉力F1=140N,用时t1=40s,第二阶段,从重物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其下表面刚离开水面,用时t2=4s:第三阶段,从重物下表面离开水面后在空中上升.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G=60N,ρ=1.0×103kg/m3,g=10N/kg,不计绳重、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不考虑重物出水前后质量的变化.求:
①在第一阶段运动中,水对重物的浮力F为多大?
②在第一阶段运动中,绳对重物做功W1为多大?
③滑轮在第一阶段运动中的机械效率η1和在第三阶段运动中的机械效率η2分别为多大?

分析 (1)未露出液面,此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与金属块的体积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金属块的浮力;
(2)当金属块从水中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升高所用的时间求出重物在第一阶段运动中金属块升高烦的高度,利用W=Fs求出绳对重物做的功.
(3)由于第一阶段重物对滑轮组的拉力F1=G-F,据此求出重力,根据η=$\frac{{W}_{有用}}{{W}_{总}}$=$\frac{Gh}{Fs}$=$\frac{Gh}{\frac{1}{n}(G+{G}_{动})×nh}$=$\frac{G}{G+{G}_{动}}$求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1)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与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即V=V=Sh=0.05m2×0.2m=0.01m3
则FVg=1.0×103kg/m3×10N/kg×0.01m3=100N;
(2)由于第二阶段,从重物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其下表面刚离开水面,用时t2=4s;上升高度为物体的高h,
则上升速度v=$\frac{h}{{t}_{2}}$=$\frac{0.2m}{4s}$=0.05m/s;
所由v=$\frac{s}{t}$得:第一阶段上升高度s=vt1=0.05m/s×40s=2m,
绳对重物做的功W=F1s=140N×2m=280J.
(3)由于不计绳重、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则绳子的拉力F=$\frac{1}{n}$(G+G),s=nh
则η=$\frac{{W}_{有用}}{{W}_{总}}$=$\frac{Gh}{Fs}$=$\frac{Gh}{\frac{1}{n}(G+{G}_{动})×nh}$=$\frac{G}{G+{G}_{动}}$,
所以,第一阶段运动中的机械效率η1=$\frac{{F}_{1}}{{F}_{1}+{G}_{动}}$×100%=$\frac{140N}{140N+60N}$×100%≈70%;
由于第一阶段重物对滑轮组的拉力F1=G-F,则G=F1+F=140N+100N=240N,
所以第三阶段运动中的机械效率η2=$\frac{G}{G+{G}_{动}}$×100%=$\frac{240N}{240N+60N}$×100%≈80%.
答:①在第一阶段运动中,水对重物的浮力F为100N;
②在第一阶段运动中,绳对重物做功W1为280J.
③滑轮在第一阶段运动中的机械效率η1和在第三阶段运动中的机械效率η2分别为70%、80%.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速度和机械效率公式和公式变形的应用,难点是第二阶段,从重物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其下表面刚离开水面所用的时间求出上升的速度,会用称重法计算出金属块的重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蚂蚁用10-3N的力拉着树叶,10s内沿着拉力方向前进了10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1×10-4J,此时的功率为1×1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C.
人在墙上形成影子
D.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
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填写中文名称),伏特是电压(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基本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电路的电压不变B.可以节省电能
C.保证用电器功率不变D.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以下对电磁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冰箱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B.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
C.电磁波可以用来传播信息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在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食是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
B.
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C.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