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江的叔叔从日本带回两个铭牌如表所示的电水壶送给小江的爸爸和爷爷使用,小江回家见爷爷正准备使用该电水壶煮水泡“功夫茶”,便立即制止,并告知此电水壶不能在中国使用,并运用所学知识,帮爷爷改装成适合中国使用的电水壶.
(1)小江说此电水壶不能在中国使用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
(2)小江运用的方法可能是:(至少写出一种)方法:__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 质量不同的铁块 |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
1 | 小 | 5.00 | 2.10 |
2 | 中 | 5.00 | 2.11 |
3 | 大 | 5.00 | 2.1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牛;
(2)实验中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
(3)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玲、小红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实验序号 | 小球质量 | 从 | 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 | 小球往返摆 | 小球往返摆 |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秒表、细线、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示,按图进行实验,得到如表中的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为验证猜想
,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猜想
进行验证.
()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___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2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g取10N/kg)
(1)机器人工作时,主机内部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而产生吸力。
(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2×10-3m2,若吸盘在此面积上对玻璃的压强为1.5×105Pa,则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 N。
(4)擦窗机器人以0.2m/s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下运动,重力做功的功率是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原来,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它们都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若两个声源发出的疏密相间的波同时传播到某点,就会影响.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它恰能将原来的噪声的振动抵消,从而达到消除和降低噪声的目的.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人们已利用这一技术消除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等所产生的噪声.
(1)“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___)
A.控制声源 B.阻断噪声传播 C.人耳处减弱
(2)若噪声源在空间A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如图所示,则消声源在该点产生的振动应为下图选项中的(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你的操作方法是: .
(2)由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3)由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假如物体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 .
友情提醒:以下两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4)关于该实验,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A.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前运动时,惯性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通过三次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5)如图2,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试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粗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
B.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粗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作用
C.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光滑,小车加速时木块仍保持匀速向右运动
D.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光滑,小车突然减速时木块会向右倾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源电压为4.8V B. L1两端的电压3.6V
C. L2两端的电压1.2V D. L1和L2的总电压为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
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 如甲、乙质星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