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当移动光屏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3)小明用该透镜进行实验,他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右(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导致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选填“强”或“弱”),所以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D比像C变大了,则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f′大于f(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右移动;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大些.

分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2)掌握有关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知道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此时像距v>2f.
(4)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过凸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的矫正:近视眼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错后会聚,使像呈在视网膜上,看清物体.
(5)凸透镜成像时,光屏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提供的数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组确定两个透镜的焦距的大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
变焦的照相机,当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虽然物距基本不变,但是由于照相机的焦距变大,物距相对减小,所以当物距相对减小时,像距也变大,像也变大.

解答 解:(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这说明光通过凸透镜后为平行光,所以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3)由图可知,把蜡烛放在图乙所示A位置时,u=40cm-25cm=15cm,2f>u>f,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所以光屏应向M点的右侧移动,光屏上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
(4)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人眼更凸,导致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因此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近视者应该佩带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
(5)凸透镜成像时,光屏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由图可知,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A,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焦距为f的凸透镜:物体离凸透镜30cm处,30cm>2f,所以,15cm>f,
即f<15cm.
当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这个像B比像A变大,那么像距比原来的像距也大了;由此可知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距比原来凸透镜的焦距要大;
也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2f>U>f,物体离凸透镜30cm处,2f′>30cm>f′,所以焦距为f′的凸透镜:30cm>f′>15cm.
所以,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焦距为f的凸透镜.即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 f′>f.
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增大了像距,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就要减小物距,则蜡烛应向右(或透镜)移动.
照相机和被拍照的物体保持不变时,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或变长),物距相对减小,像距要增大,像会变大;
照相机的焦距减小时,物距相对增大,像距要减小,像会变小.所以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大些.
故答案为:(1)10;(2)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3)右;投影仪;(4)强;凹;(5)大于;右;大.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焦距的确定及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甲乙两瓶中要装入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同种液体.
(3)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的阻值应该不同.
(4)实验结论是在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5)该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一列长为500m的火车,在2min内通过了3.1km长的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实验过程中因为蜡烛燃烧变短,发现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边缘,如果想将蜡烛的像移至光屏中央,应该将透镜向下(选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1甲,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如果像在光屏上方,光屏和蜡烛不动,则需将凸透镜向下(上/下)移动,可使像移到光屏中心.
(2)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1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照相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如果将蜡烛在如图1乙图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烛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小(变大/变小),若凸透镜被手指遮住一小部分,则像形状不变(不变/改变),像的亮度将改变(改变/不变).
(4)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凹(凸/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的眼睛缺陷是近视(近视/远视).
(5)如图2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B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
(1)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在实验时,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调整.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5)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幅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选填“左”或“右”)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一行小字,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如果透镜与书本的距离为8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厘米B.8厘米C.6厘米D.3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要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初温为20℃、质量为3kg的一壶水,则水需吸收热量1.008×106J,此过程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与它对应的实物图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