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即MN之间的电阻)为5Ω,小灯泡L的规格为“3 V 0.6 A”,电源电压U=3V.不考虑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将l与A用导线相连,2与C用导线相连,在MN之间移动滑片P,就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1)求小灯泡中电流的最小值.
(2)求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3)若再将B与C用导线相连,求此时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分析 (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将l与A用导线相连、2与C用导线相连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即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灯泡的最小电流;
(2)通过灯泡的电流最小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根据P=I2R求出其大小;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UI求出灯泡的最大功率,然后得出答案;
(3)若再将B与C用导线相连,当滑片位于M端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联,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灯泡的功率最大;当滑片位于N端时,灯泡L被短路,电路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简单电路,灯泡的电功率最小,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由I=$\frac{U}{R}$可得,灯泡的电阻:
RL=$\frac{{U}_{L}}{{I}_{L}}$=$\frac{3V}{0.6A}$=5Ω;
将l与A用导线相连、2与C用导线相连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即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通过灯泡的最小电流:
I=$\frac{U}{{R}_{L}+R}$=$\frac{3V}{5Ω+5Ω}$=0.3A;
(2)通过灯泡的电流最小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则灯泡的最小功率:
PL小=I2RL=(0.3A)2×5Ω=0.45W,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则灯泡的最大功率:
PL大=ULIL=3V×0.6A=1.8W,
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45W~1.8W;
(3)若再将B与C用导线相连,
当滑片位于M端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其最大功率为1.8W;
当滑片位于N端时,灯泡被短路,电路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简单电路,灯泡的最小电功率为0W,
所以,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1.8W.
答:(1)小灯泡中电流的最小值为0.3A;
(2)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45W~1.8W;
(3)若再将B与C用导线相连,此时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1.8W.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用橡皮擦字时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填种类).劣质橡皮质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的缘故,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他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橡皮与纸间摩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
(2)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3)排除故障后,测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记录如表:
序号电压表示数U/V电流表示数I/A
11.40.14
22.20.22
32.80.28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电压成正比.
(4)在实验中,对物理量要进行多次测量,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初二(1)班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第一小组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第二小组敲响音叉,将音叉放在水中溅起水花;第三小组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请问: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表所示
高度h/km大气压p/×105
01.01
0.40.97
0.80.92
1.40.86
2.00.79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象.
(2)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0.9×105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0Pa.
(3)由于不同高度的大气压是不同的,这就给人们一个启发,可以将水银气压计改装成为一个高度计.如果我们在武当山的山顶上测得的大气压是83.6kPa,则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740m
(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大气压的大小可能还与天气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在电磁铁的正上方用弹簧挂一条形磁铁,将开关闭合后,滑片P从b端到a端的滑动过程中,弹簧的长度会变长(填“长”或“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灯泡所标有“6V 6W”字样,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6V不变,闭合开关S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1W,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泡消耗的功率小于6W但大于5WB.灯泡消耗的功率为5W
C.灯泡消耗的功率一定小于5WD.灯泡和电阻R的总功率为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同学作“速度的变化”的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小车在斜面上自由地下滑,它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呢?
(2)猜想与假设:①全程的速度可能一样;②上半程的速度可能比下半程的速度快;③下半程的速度可能比上半程的速度快.
(3)制定方案:分别测量出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距离,再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时间,最后计算出速度.
(4)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板、刻度尺,秒表.
实验步骤:
①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
②让小车从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上半程处用金属板挡住小车,测出小车在上半程的时间t1.再次让小车从斜面上自由下滑,在斜面末端处用金属板挡住小车,测出小车在全程时间t.
③计算出下半程的时间t2,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速度υ1、υ2、υ.
(5)实验数据:(计算并填写数据)
被测内容时间(s)距离(m)平均速度(m/s)
上半程0.40.13
下半程20.2
全程50.8
(6)比较分析:在相同的路上所用的时间不等,中点处的速度<终点的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此两空选填“>,<或=”)
(7)得出结论:小车在斜面上自由地下滑时速度会越来越快(或下半程的速度比上半程的速度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暑假期间小宇一家开车去西樵山游玩,在此过程中上他对看到的现象产生了很多疑问,请你帮他答疑:
(1)车外气温较高,车内开着空调,小宇感到很舒适.他观察到汽车玻璃上有一些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填物态变化),这些水珠是在车外(填“车内”或“车外”).
(2)小宇仔细观察他发现仪表台上的一张白纸,在它上方的档风玻璃上形成了一个像,由此分析为什么小车的档风玻璃不能竖直安装,因为挡风玻璃竖直安装会让车内物体成像在汽车的前方,会对司机产生干扰.
(3)在听音湖旁,小宇明显感觉比在登山大道上凉快,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此外,小宇还看到水中锦鲤在欢快地游动.他所看到的“锦鲤”其实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