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_____电,乙带_____电,丁带_____电。

正 负 负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丙带正电,甲排斥丙,则甲带正电;甲吸引乙,则乙带负电;丙吸引丁,则丁带负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课后练习及答案详解 题型:填空题

红军过草地时,遇到沼泽地,正常行走不能通过(要下陷)时,只能躺下滚过去,他们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

减小压强 【解析】沼泽里,人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躺下增大了人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了人对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汽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对此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车比乙车的速度大

B. 乙车比甲车运动的时间长

C. 甲、乙两车同时出发

D.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甲车比乙车的速度大.故A正确; B、该图象反映了一段时间内两车的运动情况,不能通过图象看出乙车比甲车的运动时间长.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车同时出发,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车的图象都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_。

cm 3.10 【解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擦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1cm对齐,估读为3.10cm,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L=3.10cm. 故答案为:(1). cm (2). 3.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 题型:作图题

完成如图所示的实物图。

要求:

① 开关S1断开时,电铃不响、电动机不转

② 只闭合开关S1时,电铃不响、电动机转动;

③ 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铃响、电动机转动。

【解析】因为开关S1 断开时,电铃不响、电动机不转;所以,开关S1 为总开关;当只闭合开关S1 时,电铃不响、电动机转动,故说明电铃和电动机并联,且开关S2 控制电铃;所以当开关S1 、S2 都闭合时,电铃响、电动机转动,故电路连接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实验中用“0~0.6A”这一量程,但这一量程的刻度值不够清楚。某次测量中,从“0~3A”量程的刻度盘上发现指针正好指在2.3A的刻度线上,则实际电流大小为( )

A. 0.7A B. 2.3A C. 0.43A D. 0.46A

D 【解析】试题分析:电流表的0-3A的量程的分度值为0.1A,0-0.6A的量程的分度值为0.02A,实验中用0~0.6A量程时,分度值为0.0.02A,所以从0~0.6A量程的刻度盘上读数是从0~3A量程的刻度盘读数的1/5;则实际电流为:I=2.3A/2=0.46A;故当指针正好指在2.3A的刻度上时,小量程对应的刻度是0.46A,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们穿的化纤衣服上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衣服 ( )

A.具有一定的黏性 B.质地柔软 C.有很多微孔 D.容易积累电荷

D 【解析】 试题分析: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摩擦起电,使衣服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衣服会将细小的物体灰尘吸附在它上面,造成了衣服比较容易脏,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透镜和凹透镜; D. 玻璃砖.

C 【解析】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