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果电池电压”的实验中:小明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较小的柠檬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小华用铜片和铝片插入较大的柠檬也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分别连通相同的音乐芯片,小华比小明的芯片声音要响一些.由此他们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
猜想四:…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一所示:分析表一中数据,说明猜想一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表一                                         
柠檬大小一个大半个半个小半个
电压U/V0.800.800.800.80
表二
电极材料铜和锌铜和铝铜和铁
电压U/V0.8800.600.46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用铜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分别用外形相同的锌、铝、铁等金属片作为电池的负极,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某一柠檬,并保持两金属片间的距离和插入深度相同,分别测出两金属片间电压,如表二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水果电池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3)小华选用表二中铜和锌制成的柠檬电池用力压在桌面上滚了几下,其它条件不变时,测得两极间电压达到1.0V,据此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水果电池的电压可能与水果的软硬度有关;
(4)小阳同学在实验中用铜片和锌片插入柠檬中做成一个水果电池,可以使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那么铜片和锌片哪个是柠檬电池的正极呢?现有上述柠檬电池、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并简要说明如何确定柠檬电池的正极.(可画图辅助说明)

分析 (1)根据猜想,水果电池电压与多个因素有关,探究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结论;
(2)除了猜想的因素外,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间的距离、电极插入水果的深度可能有关;分析表格数据可得结论;
(3)将柠檬压在桌面上滚了几下,柠檬会变软,由此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4)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判断柠檬电池的正负极.

解答 解:(1)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这样就控制了电极材料,
通过表一中的数据可知,水果大小变化后,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可得结论: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大小无关.即猜想一错误;
(2)除了猜想的因素外,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间的距离、电极插入水果的深度可能有关.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柠檬时还要保持插入深度和距离;
由表格二数据,铜与不同金属做电极时,电压表示数不同,说明水果电池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3)将柠檬压在桌面上滚动后,柠檬会变软,测出电压不同,由此提出的探究问题:水果电池的电压可能与水果的软硬度有关;
(4)如下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如果二极管发光,则电源左端为柠檬电池的正极;如果不发光,则右端为柠檬电池的正极.

故答案为:(1)错误;
(2)电极间距离;插入深度;水果电池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3)水果电池的电压可能与水果的软硬度有关;
(4)如上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如果二极管发光,则电源左端为柠檬电池的正极;如果不发光,则右端为柠檬电池的正极.

点评 本题探究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身边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求:
(1)此隧道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1200m的大桥,求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0.88×103
煤油、冰2.1×103干泥土0.84×103
沙石0.92×1030.39×103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0123456
甲杯水温/℃2526.52829.53132.534
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
①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质量.
②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热值较大的是煤油.
③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了数据、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不可(填“可”或“不可”)靠.理由是:燃料燃烧不充分,有热散失,燃料消耗量未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J.
(3)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完全燃烧10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3.0×10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多少的因素”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等的煤油,电阻丝R>R
(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选用煤油而不用水,主要是由于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2)实验中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或“加热时间”).
(3)将该电路设计成串联的目的是使通过甲、乙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通电4min后,比较两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发现甲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4)接下来继续用该装置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相同 时间(选填“相同”或“不同”),比较同一(选填“同一”或“不同”)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比较不同燃料热值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图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在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碎纸片,同时点燃后对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加热,记录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后水升高的温度△t.
(1)为了正确完成实验,除了图示装置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器材是天平.
(2)实验中通过温度计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3)小明设计的方案不能(能/不能)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理由是燃烧掉的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检验】为了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记处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此空气柱的压强记为p1
步骤二:将空气注侵入50℃的水中,水银柱上升直至停止,此空气柱的压强记为p2
步骤三:往玻璃管内注入水印,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对准所标出的位置为止,此空气柱的压强记为p3
【实验分析】
(1)p1、p2、p3的大小关系是p1=p2<p3
(2)实验的步骤三,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对准所标出的位置为止,这样操作目的是控制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
【得出结论】通过观察空气柱上方水银柱的长度可以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有关,气体的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实验反思】实验后小敏同学作了如下的反思,一定质量的气体,升温后改变了气压,那么,根据上面步骤二中的实验现象(水银往上升),可以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增大气体的体积,则气压会减小,此结论你认为合理吗?没有控制气体温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红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在光屏的中央有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3)她又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再一次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填“左”或“右”)移动,且此时清晰的像比(2)中清晰的像变大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