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有首诗写道“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这种现象被现代人称为“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城市中的沙石、泥土的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快。古代的皇宫府院都会通过修建人工湖来调节气温。假如水池内有10 t水,某天水温升高4℃,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J。

比热容 1. 68×108 【解析】“热岛效应”是由于比热容的大小不同形成的,由于城市中的沙石、泥土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的高,即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快。 根据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10 t水,温度升高4℃,水吸收的热量是: 。 故答案为: (1). 比热容 (2). 1. 68×108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8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B. 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变热

C. 用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D. 陨石落入大气层后,陨石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

A 【解析】A、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A正确; B、两手相互摩擦,手心会变暖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气筒壁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陨石坠入大气层发出光和热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__现象.

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计算题

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温度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 25 g。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 s,弓长s=0. 25 m,人拉弓的力为16 N,木头的比热容 C木=2×103 J/(kg·℃),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1)8J;(2)4oC 【解析】(1)来回拉一次弓的距离为: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 所以1s内木棒吸收的热量为: , 根据, 得木棒尖端升高的温度为: 故答案为:(1)8J;(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g的水内能相同

C.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解析】A. 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 内能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相等的1 kg比100g的水内能大,故B错误; C. 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分子运动增大,所以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故C正确; D.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新课标第十三章内能闯关题 题型:填空题

因地球环境破坏,全球气候普遍变得恶劣,夏天印度某些区域异常狂热,气温高达50℃,道路被熔化,太阳暴晒后的路面材料温度急升,材料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材料的内能。

增加 热传递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路面被太阳暴晒后的材料温度急升,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材料的内能, 故答案为: (1). 增加 (2). 热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地震,这种声波人耳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Hz到20000Hz之间.

次声波 不能 20 【解析】地震、海啸、台风、剧烈的爆炸中常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所以可以通过次声波测定地震,次声波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故答案为: (1). 次声波 (2). 不能 (3).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少

B. 丙音叉的音调比甲小

C. 丁音叉的响度与甲相同

D. 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图乙波形

A 【解析】由图甲和乙知道,甲为一个半的完整波形,而乙振动的不到一个波形,故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少,故A正确;甲和丙所示的振动的频率是相同的,所以音调相同,故B错误;由图甲和丁知道,甲的振幅大于丁的振幅,故丁音叉的响度与甲不相同,故C错误;音量降低,指的是减小响度,即减小振幅,甲乙不同的地方在于音调不同,故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不可能出现图乙波形,故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广西四市同城中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图2是我们使用的筷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下列关于筷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省力杠杆

B. 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费力杠杆

C. 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筷子和食物之间有摩擦力

D. 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 【解析】AB、筷子在正常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错误、B正确;C. 用筷子夹起食物,食物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则筷子对它有摩擦力的作用,说明筷子和食物间有摩擦力,故C正确;D. 用筷子夹起食物,使食物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筷子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