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时,有时会出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完全相等,请解释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原因.
分析:我们平时研究的平面镜成像中的平面镜,是理想的平面镜,没有厚度,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但实际的平面镜有一定的厚度,测量时不考虑平面镜的厚度,所以会造成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完全相等.
解答:解:由于平面镜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在测量过程中,测量的物距是物体到平面镜前面的距离,测量的像距是物体到平面镜后面的距离,所以会出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完全相等.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等距、正立、虚像,但由于镜面本身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实际测量过程中会造成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完全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
相同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
较暗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
(3)他认为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好,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
平面镜
平面镜
的距离.
(4)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
(选“前”或“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物距等于像距
物距等于像距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9.0 9.0
第二次 13.5 13.5
第三次 15.0 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
A
A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小明在B蜡烛的上方放一根火柴,火柴
不可能
不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
不能
不能
,理由是:
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6)若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观察到两个像
观察到两个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的像,从而确定
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差一些
差一些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1).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图2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答:
不能
不能
,理由是:
实验没有多次测量,不具有普遍规律
实验没有多次测量,不具有普遍规律

(6)若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玻璃板太厚,前后表面分别成像,出现两个像
玻璃板太厚,前后表面分别成像,出现两个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精英家教网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的像,从而确定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答:
 
,理由是:
 

(6)若现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