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玻璃;②厚为5mm的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2)如图1实验中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大小相同,这是为了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接收到像
(4)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相同的操作.
(5)在实验中小丽视线正对薄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马上把蜡烛B放在所看到“像”的位置,并在白纸上记录实验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是点燃的蜡烛A所在位置,b是蜡烛B所在位置.小丽根据实验记录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薄透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B.找像时没有从多个方向观察
C.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平面镜    D.实验过程中没有点燃蜡烛
(6)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答案】分析:(1)玻璃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会反射成像,如果玻璃板太厚,两个像有一定的距离,给实验研究带来麻烦.
(2)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
(6)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成像会越清晰.
解答:解:(1)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因此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①厚为2mm的玻璃
(2)实验中选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5)如果玻璃没有竖直放置,蜡烛a所成的像就偏上或偏下,始终不能让b与a的像高度相同,所以不能重合或找像时没有从多个方向观察,都会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
(6)要想让跳棋的像更清晰,可以使跳棋更亮,可以用手电筒或灯光照亮跳棋.
故答案为:(1)①
(2)便于确定像物大小关系
(3)不能
(4)B
(5)AB
(6)用灯光照亮跳棋.
点评: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类习题,注意几个关键的词语:实像中选取的两个蜡烛要(完全相同),后面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要(完全重合),要选(薄玻璃板),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要把玻璃板(前面的)物体弄亮,用光屏承接像时眼睛要在(像的这一侧)观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玻璃板距离
到玻璃板距离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
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
距离相等
距离相等
,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大小相等

(3)实验时,小芳同学把蜡烛N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N,在蜡烛N的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M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
,(b)
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6)实验过程中,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N,都无法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与镜面垂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与镜面垂直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刚用平板薄玻璃、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白纸、光屏等器材进行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理由是:便于确定
的位置;为方便观察,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竖直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纸的作用是:记录物与像的位置;刻度尺的作用:分别测量
物与像到镜面
物与像到镜面
的距离.
(2)实验中选择的两个棋子A、B,大小和形状应该
相同
相同
(相同/不同),目的是验证像和物的
大小
大小
是否相同;
(3)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
棋子
棋子
(棋子/棋子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亮度.
(4)在实验中,应该如何去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特点,根据已给的器材请说明你的做法:
在B处放一张白纸(光屏)观察纸上(光屏)是否接收到像
在B处放一张白纸(光屏)观察纸上(光屏)是否接收到像

(5)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与物等大
像与物等大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M
M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5)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则出现的问题是:
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
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

(6)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
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
测量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测量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M
M
(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有厚度,两个表面都反射光成两个像
玻璃板有厚度,两个表面都反射光成两个像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测量像与物对应点到镜面距离,进行比较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测量像与物对应点到镜面距离,进行比较

(6)在实验过程中,小芳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