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可以通过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来向外界求救,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管可以(  )
A.通风B.通水C.传热D.传声

分析 被困者敲击铁制管道的目的是让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然后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最终让救援人听到.

解答 解:人被埋在废墟中,如果大声呼喊不仅地面上的人听不清,同时还会浪费自己的体力.为了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声音,可以采用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让铁制管道发声,同时产生的声音会通过铁制管道传播(铁制管道不仅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比空气还好),这样就能很好让地面上救援的人听到声音.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地震为题材,考查了固体能够传声,体现了物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像这种以发生过的事件为题材的题型,是历年中考的一个热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请分别将图中的螺丝口灯泡和三孔插座连入家庭电路中,开关控制螺丝口灯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它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为了确保用电安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为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出磁极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图中甲的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图中乙的原因是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太大了;
图中丙的原因是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太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丽小兰小宇三名同学在一起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小丽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逐渐进入上方的集气瓶中,也看到有空气跑到下方装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中,最终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得多,它不可能上浮进入上方的集气瓶中.
(1)小丽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能/不能)作为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2)小兰将二氧化氮气体换成另一种密度未知的有色气体,也看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于是她得出“分子是运动的”这一结论.小宇在对小丽、小兰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评估时发现,小兰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得出的过程有问题.
①小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能作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为什么?
②只要对小兰探究观察稍作改进,根据实验现象仍然可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结论.请你告诉小兰应该如何改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家用电器消耗1度电相当于消耗3.6×106J的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选取了一个标有“2.5V”、额定功率约为1W的小灯泡和必要的实验器材,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前,老师检查发现小明同学连接的电路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连线上画“×”,并只移动一根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开关试触时,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故障原因可能是:灯泡断路.
(3)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连续进行了4次测量,并把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格里,其中第3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0.4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05W.
次数电压表示数U/V电流表示数I/A灯泡亮度
11.500.32发光微弱
22.000.38较暗
32.50正常发光
43.000.46很亮
(4)分析表格中信息,可以得到结论: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实际功率增大,灯泡发光变亮.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电压越大,灯泡的电阻增大,其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