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解答:解;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是菜窖内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
B、樟脑丸变小是变成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酒精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汽化,汽化要吸热.
故选A.
点评:此题考察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吸放热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9、体验与探究
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下列事例:投掷铅球时,铅球被举起一定的高度,斜向上用力推出去,铅球会落到很远的地方,投掷标枪时,标枪被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标枪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投掷手榴弹

(2)这些事例应用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
利用惯性

(3)李娟看到投掷铅球场景后,思考“铅球投掷的远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提出猜想一:铅球投掷的远近与用力的大小有关.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铅球投掷的
铅球的质量(或角度)
与有关.
(4)小芳找来弹弓模拟“投掷铅球”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把弹弓的橡皮拉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以一定弹射角θ1将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1
b.把弹弓的橡皮拉长到另一长度,以另一个弹射角θ2将同一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2
c.如何用弹簧测力计较准确地测出先后两次弹弓对弹丸施加的弹力F1、F2的大小?小芳有点为难,请你完成测出F1、F2的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到同样的长度分别记下F1、F2

(5)请对小芳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估:
没有控制弹射出的角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岳阳二模)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下列事例:投掷铅球时,铅球被举起一定的高度后再斜向上用力推出去,铅球会落到很远的地方;投掷标枪时,标枪被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标枪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投掷手榴弹
投掷手榴弹

(2)这些事例应用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
利用惯性
利用惯性

(3)李娟看到投掷铅球场景后,思考:铅球投掷的远近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她提出猜想一:铅球投掷的远近与用力的大小有关.
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铅球投掷的远近与
铅球的质量、铅球的体积、投掷的角度等
铅球的质量、铅球的体积、投掷的角度等
有关.
(4)小芳找来弹弓模拟“投掷铅球”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把弹弓的橡皮用力拉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以一定弹射角度θ1将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1
b.把弹弓的橡皮用力拉长到另一长度后,以另一个弹射角度θ2将同一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2
c.通过比较两次射程S1,S2的远近,得出结论.
请对小芳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估,指出她本次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芳的实验方案中,控制了弹丸的质量,没有控制投射角度,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小芳的实验方案中,控制了弹丸的质量,没有控制投射角度,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关于小明家里的鱼缸
小明家里的方形玻璃鱼缸长80cm,宽40cm,高30cm,水深25cm,鱼缸本身质量为5kg,放在靠窗的水平台面上.
(1)如图,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的光斜射入鱼缸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
(2)如果忽略玻璃的厚度,鱼缸中水有多重?
(3)台面所受的压力是多大?请在图中画出此力的示意图.
(4)鱼缸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5)如图是小明他画的在上,下温度一致的湖水中,鱼儿戏水时吐出小气泡的情景.你觉得他画的气泡情况符合实际吗?如果不符合,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正确的画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述,不用画图),并指出这样画的物理学根据.
正确画法:
物理根据:
(6)鱼吐出的气泡为什么会上浮?
(7)小明看到爸爸这样换鱼缸水,把一根软管装满水,用手按住两端的管口,然后把管子的一端放入鱼缸中,另一端放入下面的盆里.松开手指,鱼缸里的旧水就经过管子流到下面的盆里了.爸爸说这个现象叫虹吸现象,水流过的那根管子叫做虹吸管.
小明看到虹吸管的形状很像一个倒过来的“U”型管.“在什么情况下,虹吸管内的液体才能流动呢?液体流动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小明问自己.
小明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好朋友晓丽,他们两个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设计了实验的步骤:
①首先将烧杯A抬高,使A杯中的液面高于B杯中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情况;
②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与B杯的液面相平,观察虹吸管水的流动情况;
③将A杯放低,使A杯的液面低于B杯的液面,观察虹吸管中水的流动的情况.
实验中将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对此,晓丽认为由于两杯子的液面同时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大气压可以支持10m多高的水柱,因此管内的液体一定不会有流动现象产生;而小明却认为管中有液体存在,管两端液柱的高度不同,产生的液体压强也不同,因此液面一定会流动.
到底谁的预测正确呢?两个人动手完成了刚才所设计的实验,获得以下的实验现象:
液面高
度情况
A杯的液面
高于B杯的液面
A杯与B杯的
液面等高
A杯的液面
低于B杯的液面
液体流
动情况
A流向B 不流动 B流向A
他俩分析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找到了虹吸管中液体流动的规律.
通过阅读,请你回答下列问答题:
(1)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虹吸管两端的液面
不相平
不相平
时,管内液体就会流动.流动的方向是
由液面高的容器流向液面低的容器
由液面高的容器流向液面低的容器

(2)在某些装置中,常用虹吸管来自动放水,如图所示,只要容器中的液面到达aa’,容器里的水就被虹吸管自动放出,原因是
C
C

A、只有大气压强作用                      B.只有液体压强作用
C.是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虹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用到,请你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虹吸现象的实例.
(4)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是一个探究环节,把这些环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那么,晓丽和小明在探究虹吸现象的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环节依次有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预测
预测
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得 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耐心地读一读这篇文章,也许你会有所发现.
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本文题目,都会认为,这篇文章登错了地方,因为它看起来不讲科学而含诗意.要知道,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超声波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A
A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振动
振动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液体
液体
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cbad
cbad
(填序号即可).
a  归纳分析   b 进行实验  c 提出假设  d 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2期 总第158期 沪粤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耳朵能够准确地感受空气中因声波的传递而带来的微小压力的变化.如果声音来自听音者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此时由于声源到左、右耳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声波到达左、右耳无时间差,此时感受出声音来自听音者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如果声音来自听音者的某一侧,声源到左、右耳的距离不相等(正常人两耳之间的距离约18 cm左右),听音者感受到声音的强弱不同时,可知道声源与听音者之间的方向和距离.这就是所谓的“双耳效应”.

  正是因为“双耳效应”,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在我们听来都有确切的空间位置,这就是生活中常说的“立体声”.通过放音设备制造“立体声”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声音通过左右不同位置的两个扬声器放出来,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声音是由不同的位置传来的.

(1)

李明和刘林同学玩“听声辨位”的游戏.李明把自己的双眼蒙起来,静坐在房间的中央,面向正前方.刘林手拿两枚硬币站在他周围,用力敲响硬币,然后让李明判断他所在的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刘林在李明正前方或正后方、左侧或右侧敲响硬币时,李明都能准确判断出刘林的位置

B.

当刘林在李明正前方或正后方、左侧或右侧敲响硬币时,李明都不能准确判断出刘林的位置

C.

当刘林在李明正前方或正后方敲响硬币时,李明能准确判断出刘林的位置;当刘林在李明左侧或右侧敲响硬币时,刘林不能准确判断出李明的位置

D.

当刘林在李明正前方或正后方敲响硬币时,李明不能准确判断出刘林的位置;当刘林在李明左侧或右侧敲响硬币时,刘林能准确判断出李明的位置

(2)

与一般的动物不同,猫头鹰的耳朵一个位置高、一个位置低,请你分析一下,它这样的生理构造对它的捕食有什么帮助?

(3)

小明的叔叔家安装了一套音响,在播放音乐或看电影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