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光屏上的像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下移(蜡烛上移、光屏上移或凸透镜下移).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U<f(或=f).
(4)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投影仪(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图丙,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5)在整理器材时,小明在凸透镜内惊奇的看到了自己正立、缩小的像,该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6)实验完毕,晨浩同学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他应将光具座上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光屏换成与光具座上完全相同的蜡烛.

分析 (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2)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并且要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的左右、上下都相反.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来做出判断;
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物体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同时像也在增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5)凸面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6)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为便于探究成像的特点及位置,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平面镜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用一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替像;

解答 解:(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由图知,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偏低,所以可以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同时还可以将光屏向上移动.
(3)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严重不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或使烛焰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4)读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f<16cm<2f,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光屏应向左移动.
(5)从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她所持的凸透镜镜面当成了反射面,即当做了凸面镜,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射来成像的.
(6)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他应将光具座上的凸透镜换成透明玻璃板,光屏换成与光具座上完全相同的蜡烛.
故答案为:(1)会聚;
(2)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下移(蜡烛上移、光屏上移或凸透镜下移);
(3)U<f(或=f);
(4)投影仪;左;
(5)反射;
(6)与光具座上完全相同的蜡烛.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倒立实像的实际含义.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内容,做到举一反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正常发光,则(  )
A.通过灯泡L的电流方向是由b到c
B.电路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由a经过b、c、d、e到f
C.电路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由f经过e、d、c、b到a
D.电池中的电流方向是从f流向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额定功率小于1W.
①则电源至少应选用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甩0〜3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0-0.6A.
②如图是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原理图,若连接电路时灯泡接触不良,而其他部分完好.则除了灯泡不亮之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
I.电流表几乎无示数;Ⅱ.电压表示数接近3V 
③排除故障后,该同学设计、并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的一份实验记录表格:
次数灯泡两端电压/V通过灯丝的电流/A灯泡亮度.灯泡的 电功率/W灯泡的
平均电功率/W
12.200.28比正常发光时暗0.620.76
22.500.30正常发光
32.800.32比正常发光时亮0.90
根据表格内容,试回答下列向题
I.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75v.
Ⅱ.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的阻值是8.3Ω;(保留一位小数).
Ⅲ、在“实验记录”中,如果该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纪录部正确,请你指出他所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的一处错误:设置了取灯泡的平均电功率一栏.
IV.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除了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外,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2)在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时,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在图中,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与物体(烛焰)相比,像应该是缩小(选填“等大”、“缩小”、“放大”)的.
(4)若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蜡烛由光具座的10厘米刻度处向30厘米刻度处移动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右移动(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位置不变”),光屏上的像将变大(选“变大”、“不变”、“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王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
16012缩小
23015缩小
32020等大
41530放大
51260放大
(1)从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大;
(2)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3)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v=20cm时,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用书遮住半个凸透镜,像的大小有无变化?无;像的明暗程度有无变化?若有,怎样变化?有,变暗.
(5)有位同学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2).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
①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②近视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6)另有一位同学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远离凸透镜(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7)当烛焰离凸透镜5cm时,光屏上没有像,但透过凸透镜能看到虚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若要使烛焰的像依然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填“上”或“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轴上的A.B.C.D.E.G等各点(如图所示):
(1)实验时,光具座水平放置,位于光具座上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处于同一高度.
(2)把烛焰放在E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A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4)把烛焰放在G点,光屏上没有出现清晰实像,但通过凸透镜看物体,能够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这一成像的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满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h1=50cm,h2=30cm.求:
(1)水对容器内A处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B处的压强;
(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此压力等于容器中的水重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1cm3的水中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试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