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珠和小涵采用A、B两种绕线方式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请你和她们一起分析和评估.
(1)下表是实验中的几组数据,请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计算结果.
实验
次数
滑轮组物块重
G/N
物块上升的高度
h/m
有用功
W/J
拉力
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总功
W/J
机械
效率
1A0.500.20.10.20.40.08125%
2A20.20.410.40.4100%
3B0.500.20.100.30.6
4B20.20.40.80.60.4883.3%
5B30.20.61.10.60.6690.9%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得到的机械效率一定是错误的.小涵通过观察图乙找到了原因:如图乙手持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时,指针的位置不同.所以用滑轮组A进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细绳实际的拉力要小,因此测得的机械效率比实际效率要高.为了测出原来A种绕线方式的机械效率,小涵想在桌面上固定一个定滑轮然后就可以向上拉绳子了,请你对这种方法做评价:因为新装的定滑轮轴处有摩擦,所以不能测出原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小珠对第3、4、5组数据的计算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测出动滑轮的重力,然后用公式η=$\frac{{G}_{动}h}{({G}_{物}+{G}_{动})h}$计算机械效率是不是也可以?你认为用小珠的计算方法比用公式η=$\frac{{W}_{有}}{{W}_{总}}$=$\frac{{G}_{物}h}{FS}$计算出的结果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实验中如果所用动滑轮的重为0.2N,绳重可以忽略,则第6次实验中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大小是0.02J.

分析 (1)根据W=Fs即可求出总功;根据η=$\frac{{W}_{有}}{{W}_{总}}$即可求出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要知道在使用滑轮组时,总要克服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因为新装的定滑轮轴处有摩擦,所以不能测出原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由η=$\frac{{G}_{物}h}{({G}_{动}+{G}_{物})h}$可知,只考虑动滑轮的重,没有考虑绳重和摩擦;由η=$\frac{{W}_{有}}{{W}_{总}}$=$\frac{{G}_{物}h}{FS}$可知,同时考虑到动滑轮重、绳重、摩擦,有用功不变,后者总功增大,所以后者机械效率偏小.
先根据W=Gh求出克服动滑轮做的功,然后根据W=W+W+W摩擦即可求出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

解答 解:(1)W总3=Fs=0.3N×0.6m=0.18J;
η3=$\frac{{W}_{3有}}{{W}_{3总}}$×100%=$\frac{0.10J}{0.18J}$×100%=55.6%;
(2)实际中,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而在第1、2次实验中,由表格中数据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拉力向下,由于测力计外壳本身有重力,所以此时所测拉力偏小,计算出的总功也会偏小,从而造成机械效率偏大甚至大于100%.
因为新装的定滑轮轴处有摩擦,所以不能测出原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由η=$\frac{{G}_{物}h}{({G}_{动}+{G}_{物})h}$可知,总功等于提升动滑轮和重物做的功,条件: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由η=$\frac{{W}_{有}}{{W}_{总}}$=$\frac{{G}_{物}h}{FS}$可知,同时考虑到动滑轮重、绳重、摩擦;
两个公式中,提起物体时有用功相同,根据η=$\frac{{G}_{物}h}{({G}_{动}+{G}_{物})h}$计算时总功偏小,机械效率偏大.
克服动滑轮做的功:W=Gh=0.2N×0.2m=0.04J;
由W=W+W+W摩擦可得,克服摩擦做的功:W摩擦=0.66J-0.6J-0.04J=0.02J.
故答案为:(1)0.18;55.6%  (2)小;因为新装的定滑轮轴处有摩擦,所以不能测出原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偏大;0.02

点评 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考查了有关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起物体的重力、绳重、摩擦、动滑轮重有关,跟物体升高的距离、提起的速度没有关系,计算时要注意条件;滑轮组一定时,增大提升物体的重,有用功在总功中比值增大,机械效率升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来做电学实验,选择的器材为:电压恒为4.5V的电源,阻值为10Ω、20Ω、30Ω和未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各一只,“15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

(1)小明同学想尽可能准确的测定未知阻值的电阻(估计10Ω-15Ω之间),请你帮助她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实物图的连接.(友情提醒:电表指针偏转不小于刻度盘的三分之一时,误差较小)
(2)小华同学准备先后分别将10Ω、20Ω、30Ω的电阻替换电路中的R,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并读取与该电阻对应的电流值.他这样做是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当他把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都调不到2V,原因是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不够.
(3)小红同学想测量出自身的电阻大小(约2kΩ左右),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变阻箱(阻值:0-3kΩ),小明和小华各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你认为小华同学设计的方案更好,理由是测量的更准(误差更小);小红同学电阻的表达式R小红=R=$\frac{{U}_{人}}{{U}_{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雨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中,猜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
(1)他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大小,表格如下:
F/N1.01.52.02.53.0
f/N0.40.60.81.01.2
(2)请你在装置图1中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3)实验得出的结论,用上面图象2中的图线来表示,它应是图线a.
(4)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B
A、航天员用的手套表面有凸点       B、给自行车齿轮加润滑油
C、运动鞋鞋底有鞋钉              D、用力握紧球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物理量
l23
钩码重 G/N446
钩码上升高度 h/m0.10.10.1
绳端拉力 F/N1.81.42.4
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
机械效率 η74%57%83%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低.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重物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L标有“3V 0.6W”字样,R为定值电阻,闭合S,断开S1,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再闭合S1,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3A,则灯泡L和电阻R消耗的功率之比是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四个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
B.
用弹弓弹射子弹
C.
滴有酒精的盒子,点火后盒盖飞出
D.
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多次,弯曲处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在“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实验中,小明把一根轻质的铝棒用细铜线悬挂后置于蹄形磁体的磁场中,再将铝棒接入电路.
(1)接通电源,铝棒向左运动.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电动机(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只将磁体的两极对调,接通电源,若观察到铝棒向右运动,则说明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3)只将电源正负极对调,接通电源,若观察到铝棒向右运动,则说明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4)小明猜想磁场对通电直导线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导线中电流大小有关,为验证这一猜想,我们可在图中器材的基础上,添加一只滑动变阻器(填一电学原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实验简要方法如下:在图所示的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导线中电流的大小,观察通电导线摆动的幅度;比较通电导线摆动的幅度,以此判断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大小与导线中电流的大小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推物体:当F=10N时,物体静止;当F=30N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了0.3m,再使推力F=50N,物体运动0.2m,撤去推力物体又向前运动0.13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F=1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0N,当F=3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30N
B.当F=5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30N,撤去推力后,物体停止前受到的摩擦力f=30N
C.整个过程中,推力F做功19J
D.整个过程中,摩擦力f做功1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新华社2011年6月4日电:中国选手李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网球手.在她将球击出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跳高运动员从地面向上跳起至越竿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