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如此时重力突然消失,它将(  )
A.立即停下来B.仍然减速运动,最终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D.向上跳动后静止

分析 (1)根据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为0,摩擦力为0.

解答 解:
假设在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都会同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当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牢记牛顿第一定律,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状态;明确重力和支持力、摩擦力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图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明和小华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小明在图甲中电路A、B、C三点各加一块电流表,并且连成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图.

(1)小明刚要闭合开关时,小华及时制止了他,这是因为闭合开关将会出现电流表A2的指针反向偏转的现象而损坏电路中的元件.小华发现这个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道线上打“×”,然后画出正确的连接位置.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对如表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一来进行的,实验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A处的电流IAB处的电流IBC处的电流 IC
第一次测量0.22A0.12A0.1A
第二次测量0.44A0.24A0.2A
第三次测量0.55A0.3A0.25A
(3)过一会儿、发现电流表A、A1的示数一样,此时电路的故障可能是C.
A、L1断路 B、L1短路        C、L2断路         D、L2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一种充电鞋的结构示意图.当人走动时,会驱动磁性转子旋转,使线圈中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进入鞋面上锂聚合物电池.与这种充电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是小红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使物体均匀受热,根据探究可知,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不变,内能变大.(后两空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暖手袋中的液体取出并加热到90℃后,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测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当时间为25min时,暖手袋中液体的温度最可能是(  )
时间/min010203040506070
液体温度/℃9078686054494542
时间/min150160170180190300
液体温度/℃212019181818
A.63℃B.63.5℃C.64℃D.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8.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如图乙,完成图中的光路;
(3)如图丙,作出斜面对物体的弹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5.(1)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选填“火线”或“零线”)和灯泡之间;
(2)请用笔划线表示导线,将下图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插座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在探究实验中选取小纸片更合理而不选用小车,其原因是:小卡片的重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使力的方向相反(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砝码质量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2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若进一步探究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小明下一步操作是将卡片一剪为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