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图丁所示,是通过 方式把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 ,在活塞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 冲程相同。试管口出现了白雾,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热传递 减小 做功 液化

【解析】

试题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图丁所示,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把试管里的水进行加热。做功改变内能时,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在塞子冲出时会看到水蒸气液化的白气。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的内能减小,在活塞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同。试管口出现了白雾,这是液化现象。

考点:内能的改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桂林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内能是不能改变的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0.02m2和0.01 m2,容器甲中盛有0.2米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 Pa。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使两容器中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两容器内剩余的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 ,m等于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活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

B、电线着火时,应首先用水灭火

C、开关应串联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应使用两脚插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汕尾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小组在科技节上设计的保温箱的简易图,图中L 是温度传感器,电阻不计,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当温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传感器发出信号,电源断开,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某一设定值时,传感器发出信号,接通电源加热,从而使箱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将温度传感器L和一段阻值为32Ω的电热丝接入电源电压恒为24V的电路中(假设电热丝阻值不随温度变化)。

(1)保温箱的外壳要选用的材料是 (选填“热的不良导体”或“热的良导体”) ;

(2)电路工作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是 A ;电热丝工作lmin 消耗电能 J;

(3)为了保证某种菌种的培养,保温箱的发热功率需调整为12W,在不改变电源电压和原电热丝的情况下,应在箱内(选填“串”或“并”)联一段阻值为 Ω的电热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汕尾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作图题

2分)题15(l)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画出原图并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汕尾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目前核能已经被广泛利用,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核电站工作是利用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 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50周年,目前核能已经被广泛和平利用,其中核电站是利用_____(选填裂变量变)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核能属于_____(选填一次二次)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为什么?答:

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